江西省新余四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四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2 08: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余四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
1.传世文献记载殷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也是酒器,大盂鼎铭文甚至记载了殷商酗酒亡国的事情。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2.“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帕,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表明(  )
A.耕织结合的观念已经形成 B.小生产者社会地位提高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出现 D.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3.唐宪宗元和初年,社会上出现了“飞钱”。“飞钱”又称“便换”,类似于今天的汇兑,是一种“此地之钱可依执券到彼地取之的凭证”。“飞钱”的出现反映唐代(  )
A.金属货币走向衰落 B.跨区域贸易发达 C.货币体系走向统一 D.政府允许民间铸钱
4.汉代财政年度是所谓“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则是“岁终为断”, 收支结算则适应水稻的成熟时节。据此可知,唐代(  )
A.水稻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粟的生产趋于衰落
C.区域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D.政府收入明显增加
5.《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首次将“城郭之赋”(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民田之赋”(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分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种。“城郭之赋”成为单独税种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仍然存在坊市界限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6.从明朝中叶起,尽管抑商仍是国策,但民间商业仍得到快速发展,比如运河边上的盛泽由万人市镇,不到百年发展成为十几万人的“绸都”。该现象表明当时(  )
A.专业性生产得到突出发展 B.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发展
C.本末观念事实上受到冲击 D.国际市场得到积极开发
7.有学者这样描述晋商大院:他们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庞大无比的庄园,将自己的一种惶恐与自卑以一种更宏大的形式掩盖与张扬。这些大院,遵循礼制,顺应风水,面南为尊,突出中心,主次森严,内外有别,其要点细节都能在意识形态中找到对应。该学者意在(  )
A.强调晋商富可敌国的原因 B.暗示晋商和朝廷关系密切
C.描绘晋商大院的建筑风格 D.揭示晋商衰落的深层原因
8.16世纪,英国工人的工资大概上涨了1.5倍,而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家畜和肉价格上升了6倍,织物和其他工业品约3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导致了物价上涨 B.价格革命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C.工人的工资呈现下降趋势 D.地主在此次物价上涨中受益最多
9.17世纪,欧洲学者帕斯夸莱·菲奥雷宣称:“地球通常会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这对野蛮人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无法从自然产品中获得任何利润。” 据此推断,帕斯夸莱·菲奥雷(  )
A.继承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 B.极力为殖民扩张进行辩护
C.主张帮助殖民地发展经济 D.反对西方向美洲输出商品
10.如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表(单位:%)这一变化(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棉花 担 24.19 5.56
棉纱 担 13.38 5.56
头等白洋布 疋 29.93 6.95
本色洋布 疋 20.74 5.56
A.致使中国市场为列强所主导 B.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是列强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 D.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1.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全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留美幼童出洋(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反映了清政府对解决边疆危机的主动探索
C.为维新变法运动储备了人才 D.折射出洋务派对掌握“西人之长技”的渴望
12.据统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到1894年,资本总额只有722.5万元,大致同时,洋务民用企业资本为2796.6万元,外国在华资本为54335万元。此时期,平均每个民族企业的资本不到9万元,平均每个洋务企业的资本为85万元。材料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规模发展的条件 B.受到国内资本的压迫C.发展阻力的持续增加 D.顺应了当时中国国情
13.“至1940年,仅经国民党工矿调整处办理、协助迁到后方各地的民营工厂,即有452家,迁入物资共12万余吨,尚未包括浙、闽两省及自行迁徙的工厂。迁入地区,计四川250家,湖南121家,广西25家,陕西42家,其它省区14家。”(《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D.国民政府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4.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年—1992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15.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16.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首先在上海分别设立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各地纷纷效仿,一时出现了“开发区热”。“开发区热”的出现说明(  )
A.中央正式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 B.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完全被打破 D.由引进外资开始转向引进技术
17.《激荡三十年》中记述了安徽芜湖的年广九创立“傻子瓜子”,靠诚信和质量闯出片天地,被当地人称为“瓜子大王”。1983年底,有人把他雇用工人称为“资本家复辟引起全国关注。这一现象可反映出(  )
A.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B.旧有观念阻碍改革局面亟待打破
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普遍展开 D.对外开放引进技术积极作用凸显
18.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19.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命令武装军警镇压失业工人和失业退伍军人,造成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星期四血腥大屠杀”。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美国经济危机引发了军事政变 B.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极端仇视
C.政府对经济危机进行局部干预 D.美国产业萧条影响到社会稳定
20.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支持私立学校发展,改革高校助学金制度,实行学生贷款制度;实行住房私有化改革,在共有住房居住满一定年限的居民,可以按市场价值的30%—50%折扣购买其住房等,这些改革旨在(  )
A.缩减社会福利 B.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加强政府干预 D.缓和英国社会矛盾
21.1946年2月,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提出:国家必须“用像战争时期那种布尔什维克解决军事任务的热情”,来解决扩大消费品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他的主张(  )
A.蕴含着经济发展策略的理性思考 B.强调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C.指明了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D.突破了战前传统经济思想的束缚
2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2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4.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对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其根本目的是(  )
A.阐述人的情绪变化与四季更替的关系
B.说明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
C.为“君权神授”学说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D.指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路径
25.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诗体现出的思想属于(  )
A.先秦儒学 B.战国法家 C.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
26.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C.提倡勇于任事的精神 D.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27.柏拉图在著作中写道:“没有等级之分,那么,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据此可知,柏拉图(  )
A.否定公民的自由权利 B.抨击社会风气的败坏
C.批判雅典的司法不公 D.反对无序的民主自由
28.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
A.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
C.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29.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 D.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30.1600年宣传“宇宙无限论”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明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这两人被时人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
A.誓死捍卫真理和自己的信仰 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挑战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 D.否定现存秩序宣传民主思想
31.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冤家对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目标上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B.态度上看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C.同流指都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 D.异趋指两者所发生的领域不同
32.“圣安娜,请帮助我,我愿成为一名修道士!”这一誓愿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在以后几十年里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动摇了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宇内的绝对权威,开辟了一个诸多教派并存的新时代。据此判断,这位“年轻人”主张(  )
A.否定宗教信仰 B.宣扬信仰得救 C.主张三权分立 D.批判专制王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特点。(6分)
34.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其思想的积极意义。(7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8分)
历史答案
1-5CABCD 6-10CDBBC 11-15DABBD 16-20BBCDB 21-25ABCCD 26-30BDBDC 31-32BB
33. (1)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土地政策的调整;
历代农民辛勤劳作(每点2分,三点6分)
(2)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
传统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要;
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粮食需求增加;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
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倾销。(每点2分,三点6分)
(3)人民政府的重视与主导;
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力量;
注重多样化发展;
成效显著. (每点2分,三点6分)
34. (1)仁政;重民、富民。(3分)
(2)不同: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8分)
(3)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学校应成为议政机构。(3分)
积极意义;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4分)
35.(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8分)
(2)主要思想:理性或理性主义。(2分)
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③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真实,冲破了教会的说教。(6分)
试卷第6页,总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