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教案)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互联网的普及》(教案)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13: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2
)对普及率结果进行分析。
4.
学生上网内容调查。
)
《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110~111 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整理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学准备: 表格、每人一台平板、计算器
教学设计
一、阅读与讨论
初步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的定义
同学们,你们了解互联网吗?
学生说,教师总结:互联网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成的庞大的网络,这些网络 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一个巨大的国际网络.
互联网的作用
提问:谁上过网,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到哪些事呢?
全班交流,利用西沃 5 的遮挡作用,学生边说,边擦,展示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更高效的互动)
互联网普及率的意义
① 让学生阅读 110 页的文字,了解互联网普及率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互联网人数与该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的比。
② 利用西沃易课堂推送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配对,然后直接在
易课堂收集正确率。(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就是让学生对普及率的计算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统计表格后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普及率。
自读表格
2002 年互联网普及率是多少?表示什么?2004 年呢?2010 年呢? 追问:你知道 2002 年互联网普及率是 4.6%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 为什么用上网人数除以人口总数?
说感想
看了这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大段的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
二、统计与分析
调查方案设计
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这个问题?
利用西沃的隐藏功能,把提前准备的答案放在最右边隐藏,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一一拽出。(利用信息技术让孩子的回答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既直观又有清晰)
数据统计
设计统计表
利用西沃易课堂的选择题功能,快速收集数据。(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小组数据再整合全班的,让收集数据再 1 分钟内完成,快速有效)
汇总全班统计数据。
设计意图:用西沃易课堂收集数据,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教学便利性,让统计数据变得更高效。
统计结果分析
(1)学生计算机普及率。
让学生计算出查资料、学习知识、阅读新闻、联系同学、下载音乐的人数各占上网人数的百分比。
三、总结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据统计的方法和作用以及互联网的正确使用。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迅速发展,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 从 2G 到现在的 5G 网络,全球终于要迎来了 5G 时代。
网络在为大家带来便捷、高效、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所以同学们要正确看待网络的利弊。我们要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正确上网,文明上网,不做网络的傀儡。
设计意图: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和学习。感受数据统计。
板书设计
互联网的普及
普及率=上网人数÷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