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6题)
1.下列不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验满二氧化碳 B. 加块状固体
C. 取用固体 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4.图1所示实验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制取蒸馏水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CO2验满
D.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6.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较多的其他杂质气体。实验室制少量较纯净的甲烷,采用加热醋酸钠晶体与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CaO起干燥作用)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CH3COONa+NaOH Na2CO3+CH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列可用于制取甲烷的一组装置是( )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⑥ D. ③⑤
7.以下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kPa)和溶解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气体 C S
密度g/L 0.0899 1.977 2.716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实验室收集S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排水集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上排空气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8.若某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则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①难溶于水 ②与水发生反应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9.下列对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硫、磷、镁、铁在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一种物质 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 电解水只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检查气密性
C. 取用石灰石 D. CO2验满
11.关于如图所示气体的收集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方法称为向上排空气法 B. 收集的气体必须难溶于水
C. 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D. 容器内的空气被逐渐排出
12.下列由事实得出的正确结论个数为( )
①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②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③某微粒的质子数为10,该微粒一定是氖原子
④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⑤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3.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闻气体气味 D. 收集氧气
1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
15.下列推理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因此燃烧都是氧化反应
B. 能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较快熄灭,说明其中CO2含量比空气中高
D. 化学变化常伴随变色、气体、沉淀等,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6.小张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过氧化钙(CaO2)固体,鱼塘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为探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何种气体,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钙,向烧杯和分液漏斗中加足量水,连接好装置
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现察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过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
②若观察到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③若观察到A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④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相同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综合题(共4题)
17.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1).利用B装置制取种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该气体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氯化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填字母)。
18.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你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发生装置C,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若会有少量的氧化氢气体,可将气体从________(填“①”或“②”)端通入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D装置中。
1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工业上我们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空气中的各成分的沸点如下: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氦气
沸点(℃) -195.8 -183 -74.8 -185.7 -246 -268.9
先将空气加压降温至-200℃,变成液态,再升温至-195℃,则逸出的物质是________;剩下的物质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O2 ,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能选择D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NH3),应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上图字母),如果用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c”或“d”)端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用以下方法分离:(资料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其中操作1、2、3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操作2中该玻璃仪器的作用________,操作3的名称为________。
(6)学生在实验室中用老师提供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0g为原料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0.15mol。则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20.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实验前,将集气瓶装满水
②开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则将导气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将玻璃片盖上集气瓶再移出水槽
④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F装满水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_端进。
(5)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金属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请在A-E中选择)的_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选上图(请在A-E中选择)的________装置。
(6)充分加热15.8克的高锰酸钾,共能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C
6.【答案】 C
7.【答案】 C
8.【答案】 D
9.【答案】 D
10.【答案】 B
11.【答案】 B
12.【答案】 D
13.【答案】 D
14.【答案】 D
15.【答案】 A
16.【答案】 D
二、综合题
17.【答案】 (1)
(2)AF
18.【答案】 (1)试管
(2);F
(3)能个制反位的发生和停止
(4)①
19.【答案】 (1)试管;锥形瓶
(2)氮气;混合物;物理
(3);分解;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已满
(4)AE;d
(5)催化;玻璃棒;引流;蒸发
(6)12.25g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答案】 (1)铁架台;锥形瓶
(2)A;2KClO3 2KCl+3O2↑;催化作用
(3)①③
(4)乙
(5)B;E
(6)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