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立体图形的认识
1新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92~93页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求积计算,但对立体图形知识的整体结构特征教淡薄。有必要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以近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5.1.2学时重点
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3学时难点
5.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复面图形的有关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特征)
活动2【活动】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出示立体图形,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1、图形分类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生1: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生2: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直的分为一类,而圆锥和球是曲的分为一类。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
(1)学生四人一组一起回忆。
(2)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长方体
正方体
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棱长总和=(长﹢宽﹢高)×4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棱长总和=棱长×12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叫做长、宽、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叫作棱长
教师小结: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数相等,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可以用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板书集合图)
3、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出示圆柱和圆锥的教具:
(1)学生讨论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特征?
(2)分别从底面、侧面和高几方面进行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填写表格。
圆 柱
圆 锥
有上下完全相同的圆形底面
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
有一个侧面,是曲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有一个侧面,是一个曲面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有无数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作高,高只有一条
活动3【活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上面、正同和侧面图
1、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学生尝试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
3、师生共同交流。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
活动4【练习】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2、做“练习与实践”第2、4题。
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第4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
3、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4、完成教材第93页的思考题。
活动5【活动】全课总结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评价自己的复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