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案)数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案)数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14: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
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心中明白课前,学生对于百分数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在生活中见过或接触过百分数。只不过停留在见过,听过,会读这一层面上。至于为什么要产生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什么?百分数怎么读写?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在什么时候要用到百分数?怎样用百分数等等学生都不了解,而这些也正是他们所急需知道的。但是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很多知识点集中在一节课学完,可以分好几节来学。还有本节课应该体现教师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来精心筛选学生动态生成的信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鉴于以上分析的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让学生先收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然后自学百分数的认识并完成学案,上课时学生质疑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对百分数的信息进行探究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再通过一些练习进行深化百分数的意义等。总之,在教学中我围绕“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自学了百分数,并完成学案。请同学们把学案拿出来。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不重要的问题当时解决,重点书写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活动2【活动】交流展示:
学案中的第一题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自己所学的成果。
学生在展示台出示(学生汇报)
问:三个分母为100的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同时课件出示: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 。张小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 吴力军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 。
问:谁投中比率最高?谁最低?(学生回答:张小华投中比率最高,吴力军最低。)
问: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便于比较。)因为便于比较,日常生活中产生了百分数,我们可以把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写成百分数,例如 (板书 写作: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上面三句话就可以这样写:屏幕换成: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64﹪ 。张小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65﹪ 。吴力军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60﹪ 。指名读一读。问:第一句话中64﹪表示什么意思?依次65﹪、60﹪ 。这三句话中的百分数都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并板书:都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3【活动】互动探究:
问:从上面三句子话中能知道谁的投中率最高吗?(指名学生回答:张小华投中率最高。)因为百分数便于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有关百分数的图片。(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一读图片上的百分数。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小组的表格,从自己找的百分数或老师提供的百分数中找出一个你们觉得很满意的百分数,在小组里讨论、研究、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百分数意义的调查研究表
摘要
这个百分数是( )和( )比较的结果。
这个百分数表示( )是( )的( )。
学生交流,展示。
问:欣赏了这么多的研究成果,你知道百分数表示什么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问:这句话中有几个数?(两个)对,其实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种倍数关系。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设计意图】全班汇报再一次理解生活中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感悟到百分数有便于比较的特点,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活动4【讲授】精讲点拨:
1、在做“百分数意义的调查研究表”我要作适当的点拨。
2、精讲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分数
百分数是特
殊的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
【设计意图】在经历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时,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概括百分数的特征,澄清了不少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实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活动5【练习】矫正反馈:
试一试:根据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填空。
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 ):100。(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比的关系)。
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沟通百分数与百分率的关系)。
( )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
一本书已看了40﹪。(开放题)
( )是( )的( )﹪。(还可以怎么填)
【设计意图】巩固百分数意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