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高中 2021学年第一学期10月评估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2021.1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019年3月11日晚,宇宙上演了美丽的“火星合月”特殊天象,只要天气晴好,人们凭借肉眼就可观赏到红色的火星与一弯蛾眉月浪漫相约的美丽画面。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名篇《生查子·元夕》生动地描述了某节日时的景象。该节日时,下列地月位置关系图中(白色为光照面)正确的是
A. B. C. D.
3.右为北半球“四地连续2个月昼长变化图”。
读图判断图示两月最可能是
A. 6月、7月 B.4月、5月
C.1月、2月 D.9月、10月
4.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在此期间,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A. 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小、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B. 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 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小、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 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5.下列关于海岸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大陆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②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③是大陆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它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加上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丹娘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7. 下图所示南京某处玄武岩石柱林景点,该景点山顶有一个小湖泊,该小湖泊的成因可能是
A. 火山喷发积水成湖 B.冰川侵蚀成湖 C.断裂成湖 D.板块挤压成湖
8.今年第17号台风“塔巴”(台风级)的中心,2019年9月22日早晨8点钟位于北纬30.8度、东经126.9度,距离韩国济州岛偏南方向约30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约119公里/小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式的是
9.图中A、B、C、D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11.右图中陆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可能是
A.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3.右图中关于四支洋流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洋流①影响下,大陆西部降水增加
B.在洋流②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洋流③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洋流④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14.下列是我国四个城市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图。图中能反映“后备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5.我国南方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该模式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①自然条件 ②市场需求 ③科学技术 ④国家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发达国家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而中国制造不少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制造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产业转移加速 B.产品滞销扩大 C.就业压力减轻 D.环境污染加重
17.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工业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最有可能是
A.汽车、造船、水泥
B.电解铝、纺织 、飞机
C.有色冶金、水产品加工、服装
D.食品加工、制糖业、电子装配
18.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19. 读“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图中既位于两大洲之间且是重要石油运输路线,又处在板块张裂地带的海峡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图,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 N,120°E
B.23°26′ S,150°E
C.0°,150°E
D.0°,120°E
二、综合分析题(满分60分)
(一)“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把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读图,回答问题。(20分)
2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4分)
2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2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二)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留学澳大利亚的小明同学安排了一次愉快的圣诞旅行,沿途欣赏美丽的澳大利亚风光。小明从澳大利亚东部A地出发,借助地面交通,先到B地;然后由东向西游历C地后到达D地;最后从D地乘飞机直达E地。
25. 小明同学从A地到B地的旅途中观察到哪些自然带景观 这些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6.小明在C地和D地时分别领略了何种自然带景观?从B到C,再到D,这一路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7.小明在A地发现其植被分布具有非地带性规律,试分析该规律的成因。(4分)
28.当小明乘飞机直达E地时,感受当地当时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 并分析原因。 (4分)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图2-1“非洲”略图。
材料二:咖啡树是热带植物,不耐寒,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所栽种者品质较好,咖啡树最适合生长在平均温度为20℃左右,年降水量为1500~ 2000mm,土壤透水性强,日照适宜的环境里,咖啡性惧霜降及寒冬。D处所在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咖啡的主要产区之一。
29.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6分)
30.说出C--E--A--G体现怎样的地带性,并分析原因。(4分)
31.C、D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4分)
32.分析D处加种植咖啡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A D B A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B A C C C C
(一)(20分)
21.因素:热量(2分);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22.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因素:水分(2分)
原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降水量逐渐降低(2分)。
23.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分);
原因: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2分)
24.关系: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2分);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2分),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2分)。
(二)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25.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主要原因是:从A地B地随着纬度增高,热量逐渐减少。(2分)
26. C地:热带稀树草原带(1分) D地:热带荒漠带(1分)
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
原因:从B→C→D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信风影响越来越小,且B、
C两地分别处于迎风坡和背风坡,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2分)
27. 成因:①位处低纬信风带,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热气流。②位于山地(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③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4分)
28. E地当时的气候特点:炎热干燥(2分)
成因: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分)
(三)
29.
成因: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2′,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2′;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2′,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2′。(三个即可)(6分)
30.
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2分)
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各纬度不同(或随纬度升高,太阳辐射递减,热量递减)(2分)
31.
C处主要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2分)
D处主要成因:受信风的迎风坡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2分)
32.
优势区位条件:咖啡不耐寒,D处属低纬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全年热量充足2′;D处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2′;马达加斯加有山地,排灌方便,适宜种植咖啡2′。(6分)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