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08:44:49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顺义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人工降雨 C.火箭燃料 D.气体肥料
2.(2020九上·东城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C.都属于氧化物 D.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
3.(2020九上·朝阳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4.(2020九上·昌平期末)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应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0九上·桑植期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甲、乙都变旺
C.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D.甲、乙都熄灭
6.(2020九上·陇县月考)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7.(2020九下·青岛月考)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 ③饱和NaCl溶液(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8.(2020九下·自贡开学考)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9.(2020九上·昭平期末)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
10.(2020九上·郁南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可用红色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11.(2020九上·濉溪期末)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
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2.(2020九下·青岛月考)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和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13.(2020九上·科尔沁右翼前旗期末)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 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14.(2020八上·大同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碳酸钙 氧化钙十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D.镁十氧气 氧化镁
15.(2020九上·滕州期中)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B.硫+氧气 二氧化硫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丹东月考)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它约占空气体积的   
17.(2019九上·淮安期中)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试回答: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   。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______。 填序号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含碳元素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18.(2019九下·海伦月考)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19.(2020九上·内乡期末)如图,小红做CO2性质实验:
①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0.(2018九上·长汀月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始终不变红。
(1)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_____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石蕊反应 D.密度比空气大
(2)②、③棉花球不变红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A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作火箭燃料,C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适当添加CO2,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的性质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沸点低,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9,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状态分析;
C、根据氧气属于单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密度都比空气大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B、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现象为变红色,说明酸性溶液使石蕊变红色;
②现象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③现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④现象为变红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色;
故需要做的对照实验为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5.【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燃着的小木条在甲中变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燃着的小木条在乙中熄灭,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水中,现象不很明显,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能将三种气体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不能将其区分,不符合题意;
D.燃烧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可以将它们区分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7.【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掉了水后就不会反应了,因此颜色不变,同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甲内含有氢氧化钠也可以将反应改变。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8.【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密度比空气大,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是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所以用于灭火,既体现了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及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于其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
B、做化工原料是用于合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制作干冰,是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体现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跟化学性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易升华获得低温,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饮料;不符合题意;
C、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及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钠塑料瓶中压强变小,会变瘪。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后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而不是特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13.【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任何动物的呼吸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C符合题意;
D、含碳物质的燃烧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A处是需要含碳物质参与,氧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
14.【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且是和氧气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了,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据此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16.【答案】(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氮气;78%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故答案为:(1)氧气(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
(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A;C;D
【知识点】绿色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水 二氧化碳 碳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节约纸张、尽量乘坐公交车符合低碳理念,大量使用含碳燃料不属于低碳理念,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低碳理念,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分析。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8.【答案】(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能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是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液体药品反应时要振荡以充分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溶于水都能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分析。
19.【答案】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隔绝氧气(或空气)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将二氧化碳倒入图中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倒入二氧化碳后,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0.【答案】(1)B;D
(2)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填:BD(2)②、③棉花球不变红的原因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二氧化碳密度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1 / 1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顺义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人工降雨 C.火箭燃料 D.气体肥料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A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作火箭燃料,C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适当添加CO2,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的性质分析。
2.(2020九上·东城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C.都属于氧化物 D.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沸点低,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9,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状态分析;
C、根据氧气属于单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密度都比空气大分析。
3.(2020九上·朝阳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B、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分析。
4.(2020九上·昌平期末)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应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现象为变红色,说明酸性溶液使石蕊变红色;
②现象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③现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④现象为变红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色;
故需要做的对照实验为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5.(2020九上·桑植期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甲、乙都变旺
C.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D.甲、乙都熄灭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燃着的小木条在甲中变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燃着的小木条在乙中熄灭,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6.(2020九上·陇县月考)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水中,现象不很明显,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能将三种气体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不能将其区分,不符合题意;
D.燃烧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可以将它们区分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7.(2020九下·青岛月考)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 ③饱和NaCl溶液(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掉了水后就不会反应了,因此颜色不变,同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甲内含有氢氧化钠也可以将反应改变。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8.(2020九下·自贡开学考)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密度比空气大,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是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9.(2020九上·昭平期末)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所以用于灭火,既体现了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及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于其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
B、做化工原料是用于合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制作干冰,是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体现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跟化学性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
10.(2020九上·郁南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可用红色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易升华获得低温,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饮料;不符合题意;
C、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及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11.(2020九上·濉溪期末)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
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钠塑料瓶中压强变小,会变瘪。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后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
12.(2020九下·青岛月考)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和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而不是特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13.(2020九上·科尔沁右翼前旗期末)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 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任何动物的呼吸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C符合题意;
D、含碳物质的燃烧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A处是需要含碳物质参与,氧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
14.(2020八上·大同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碳酸钙 氧化钙十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D.镁十氧气 氧化镁
【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且是和氧气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了,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据此分析
15.(2020九上·滕州期中)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B.硫+氧气 二氧化硫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答案】C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丹东月考)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它约占空气体积的   
【答案】(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氮气;78%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故答案为:(1)氧气(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7.(2019九上·淮安期中)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试回答: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   。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______。 填序号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含碳元素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1)
(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A;C;D
【知识点】绿色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水 二氧化碳 碳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节约纸张、尽量乘坐公交车符合低碳理念,大量使用含碳燃料不属于低碳理念,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低碳理念,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分析。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8.(2019九下·海伦月考)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答案】(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能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是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液体药品反应时要振荡以充分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溶于水都能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分析。
19.(2020九上·内乡期末)如图,小红做CO2性质实验:
①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隔绝氧气(或空气)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将二氧化碳倒入图中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倒入二氧化碳后,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0.(2018九上·长汀月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始终不变红。
(1)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_____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石蕊反应 D.密度比空气大
(2)②、③棉花球不变红的原因是   。
【答案】(1)B;D
(2)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填:BD(2)②、③棉花球不变红的原因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二氧化碳密度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