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的反射拔高强化(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光的反射拔高强化(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20: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光的反射拔高强化(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镜面转动的角度和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分别是( )
A.10°和20° B.35°和45° C.45°和10° D.20°和10°
2.如图,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15° B.25° C.30° D.45°
3.平面镜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率移向点光源,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则在镜中的像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
A.以速度水平向左移动
B.以速度水平向右移动
C.以速度水平向左移动
D.以速度水平向右移动
4.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则此时(  )
A.入射角增大了5°反射角增大了5°
B.标尺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1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5°
5.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A.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虚像
B.不出现 AB 的虚像
C.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实像
D.仍有 AB 完整的虚像
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卡文迪许扭秤是用来测定万有引力恒量的重要仪器,为了观察悬挂的石英丝发生的微小扭转形变,卡文迪许采用了光放大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悬挂在石英丝下端的T形架的竖直杆上装一块小平面镜M,M可将由光源S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弧形的刻度尺上(圆弧的圆心即在M处).已知尺子距离M为2m,若反射光斑在尺子上移动2π cm,则平面镜M转过的角度是( ).
A.0. 9° B.1. 8° C.2. 7° D.3. 6°
8.下过雨以后的地面上有许多积水,在有月光的夜晚,小明走路时,不想自己踩到积水,则下列行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时走暗处,背着月光时走亮处
B.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时,都走暗处
C.迎着月光时走亮处,背着月光时走暗处
D.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时,都走亮处
9.如图,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cm,则
A.若将平面镜向上移动2cm,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2cm
B.若将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45°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C.若将铅笔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与铅笔之间的距离增大20cm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10.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填空题
11.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有时黑板因“反光”而使某个角度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从不同方向能看到电影院银幕上的图像,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以上三空均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现象和漫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边长为1cm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15cm时,光斑呈__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暗,到1m以上时,光斑逐渐呈________形.
13.如图所示,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要利用太阳光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_____________角的位置。
14.1986年在中国观众和摄象机前,美国魔术大师大卫表演穿越长城.如图所示,他正在白布蒙成的紧贴长城城墙的房间内,房内的光源照射出他的影子,影子不断减小;用下列方法也可做出同样变化的影子,即______基本不动,_____做恰当的移动(选填“人”、“光源”、“摄像机”),这样他就“穿入”长城了.完成整个魔术还要用到其他的物理知识.
1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镜面夹角是30°,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5°,则反射光线将旋转_______。
16.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m2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一光束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移动,当光点移了10cm时,容器中的水已流出_____kg()。
三、实验题
17.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____(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_____,并取来了两个_____的蜡烛甲和乙.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甲蜡烛的燃烧变短,甲蜡烛的像与乙蜡烛_____(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18.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点燃蜡烛A),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 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滨应在玻璃板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填“反射”或“漫反射”)所成的像;
(3)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
(4)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_____ 移动。(填“左”“右”“上”“下”或“不”)
19.如图所示是小强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A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5)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蜡烛A不动如乙图,如果玻璃板向左倾如乙图,蜡烛A的像位置将向___________移(填“上”或“下”)
(7)小刚在这个也做了这个实验的利用的是较厚玻璃板,透过玻璃板到了蜡烛A的2个清听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0.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A、B的作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______方向射出;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A,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B。小明可用______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如图丙。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可求得入射角的度数,再由题意可得出镜面转过的角度以及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
解: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所以镜面转动的角度就等于1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45°,现在的入射角比原来改变了10°,故原来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35°,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70°.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90°﹣70°=20°.
故选A.
【点评】本题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求解.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B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点:
(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两个平面镜夹角θ的关系.
(2)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平面镜,即入射角等于零.
【详解】
光路图如下所示,
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
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
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
第N次的入射角为:.
要想沿原来光路返回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 ,解得:由于N为自然数,所以θ不能等于25°.
故选B.
【点睛】
(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并结合了几何方面的知识.
(2)明确此题中每一次反射,入射角与两平面镜之间夹角θ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一个难点,它利用了几何中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和的知识.
3.D
【解析】
如图所示,过S点作出像点S',
(1)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设经过时间t后,平面镜移动到点光源S,可以知道:
(2)又因为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此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上,到镜面的距离为零,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零,像从S'移动到了S,像移动的距离为:所以S在镜中的像S'移动速度的大小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4.C
【详解】
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即逆时针转动5°,则法线也逆时针转动5°,因为入射光线方向没有改变,故入射角减小5°,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减小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10°,标尺上的光斑会向左移动,综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过B点做B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过A点的任意两条光线沿CD的最下缘射到镜面上,由光的反射定律可作出像点A,连接A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在平面镜里仍有AB完整的虚像A′B′;
故D选项正确.
【点睛】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物体和像之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A
【解析】试题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漫反射现象;
(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漫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漫反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漫反射光线的方向;
(3)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侧壁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再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里发生漫反射,漫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漫反射,根据漫反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漫反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漫反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选A.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作反射光线和漫反射光线,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漫反射定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通过作图说明,一目了然,效果更好.
7.A
【解析】由题意得,光斑移动的距离与周长的比等于光线转动角度与圆周角的比,
即: ,
解得: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不变时,反射光线旋转的角度是镜面转动角度的二倍,所以镜面转动的角度为: 。
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把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当成镜子转动的角度,注意入射光线不变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是镜面转动角度的二倍,考查了反射定律的灵活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8.A
【详解】
迎着月光走时,由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比较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比较暗,那么应该走暗处;背着月光走时,由于水面反射的光没有进入人眼,地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能进入人眼,那么水面是暗的,地面是亮的,应该走亮处,A项正确.
9.B
【详解】
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不动,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的像也转动相同的角度,故铅笔与它的像平行,故符合题意;
C.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铅笔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与铅笔之间的距离减小20cm,故不符合题意;
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10.D
【详解】
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
故选D。
【点睛】
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11. 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反射
【解析】
【详解】
(1)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说明粉笔字反射的光线是任何方向都有,而这种现象只能是漫反射,所以由于光的漫反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2)而有时黑板因“反光”而使某个角度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说明同学此时看到的特别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是因为在黑板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
(3)同理,电影院银幕也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这样一来银幕上的图像能让坐在不同角度的观众看到;(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漫反射的原因是发射面不平滑所致。
【点睛】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看到特别“亮”、光线“刺眼”的原因是照射到眼睛的光线多,考虑是发生镜面发射。
12.菱 圆
【解析】
【详解】
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15cm处时,由于菱形孔较大,此时地面上的光斑是棱形,该棱形是卡片上的棱形孔经沿直线传播的光形成的光斑;
将卡片远离地面,太阳经卡片上的孔成像,形成圆形光斑,此时又为小孔成像。
13.65°
【解析】
【分析】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作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过反射点做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
【详解】
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4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则反射角为65°,入射角为65°;因为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65°。
【点睛】
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会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14. 人 光源
【解析】首先要明确魔术都不是真实的,魔术师通过某些手段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假象。美国魔术大师大卫表演穿越长城也是这样.如图所示,他正在白布蒙成的紧贴长城城墙的房间内,房内的光源照射出他的影子,影子不断减小;用下列方法也可做出同样变化的影子,即人基本不动,做恰当的移动光源。故答案为:(1). 人 (2). 光源
15.60° 10°
【详解】
[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镜面夹角是30°,那么可知入射角大小是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也是60°。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5°,那么法线也会旋转5°,这时入射角是55°,反射角也是55°,反射光线与原法线之间的夹角是50°,原来的反射光线与原法线的夹角是60°,那么可知反射光线将旋转10°。
16.50
【详解】
入射光线AO射到水面,水面将光线反射到Q点,反射光OQ和入射光AO满足反射定律,入射角为45°,反射角也为45°;当水面下降时,入射光线AO保持不变,入射点将随着水面下降而移到,由于入射光AO没变,入射角也没变,故反射角也不变,仍为45°,则在点反射的光线,与原来的水面交于P点,如下图:
根据几何关系,,,,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入射角为45°,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当光斑在EF上向右移动s=10cm时,水面下降的高度
流出水的体积
由 得流出水的质量
17.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玻璃板 完全相同 不再重合 相同 C
【解析】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B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透明的玻璃板,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3)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故答案为 (1). 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玻璃板 完全相同 不再重合 相同 (3). C
18.2; 黑暗; 前面; 反射; 能; 上。
【分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仪器选用、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详解】
(1)[1]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
[2]这个实验探究要求成像物体尽量亮,而环境尽量暗,这样可以避免环境中的光线对成像的干扰,从而能观察到更清晰的像,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3]蜡烛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为了观察成像的情况,小滨应在玻璃板前;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面镜,所以经过玻璃板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5]平面镜本来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镜面被反射回来而成像,并不是光透过镜面成像,所以用黑纸遮住B侧琉璃面,虽然光不能透过玻璃,但会被反射回来而成像,故能继续观察到烛焰的像;
(5)[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当镜面竖直放置时,像和物的连线在水平方向。而镜面向左倾斜时,像与物体的连线要稍向上偏离水平线才能与镜面垂直,故像将向上移动。
19.烛焰比较明亮,通过玻璃反射成的像更清晰 A 不变 不能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上 P Q
【详解】
(1)[1]实验中探究蜡烛A的像与烛焰的关系,将蜡烛点燃,烛焰比较明亮,通过玻璃反射成的像更清晰。
(2)[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所以实验时小明应在A所在的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由于物体大小不变,则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5)[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6)[6]蜡烛A不动如乙图,如果玻璃板向左倾如乙图,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A的像位置将向上移动。
(7)[7][8]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平面成像得到的,A’’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两次漫反射形成的,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Q平面成像得到的。
20.显示光路(或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径迹 或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OE 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A
【详解】
(1)[1]实验中纸板A、B上可以显示出光路。
(2)[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3)[3]实验中直接用平面镜探究,无法观察到点燃蜡烛所成的像是否与未点燃的重合,因为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通过平面镜来观察其成像情况,所以实验中可用薄琉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4)[4]先将硬币放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在a处,然后移动平面镜至丁位置处,则硬币的像仍然在a处,因为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则其像的位置也不变,故A选项正确。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