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如果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将偏大
D.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2.(2020九上·房山期末)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需足量
B.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1处
D.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2020九上·昌平期末)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4.(2020九上·福田期末)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安全把红磷改成木炭实验也会成功
B.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C.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5.(2020八上·萨尔图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Ⅰ.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Ⅱ.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Ⅲ.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2mL;
Ⅳ.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
B.步骤Ⅱ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Ⅲ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低
D.步骤Ⅳ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100%
6.(2020九上·武汉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符合题意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已知所用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二比实验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测量更加准确。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缓慢伸入瓶内。
其中正确说法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2020九上·永春期中)图中甲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
D.若用石蜡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乙基本一致
8.(2020九上·延庆期中)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9.(2021·吉林)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湖泊水 D.蒸馏水
10.(2021·梧州)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雪碧 B.干冰 C.豆浆 D.黄铜
11.(2021·重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 B.空气 C.黄铜 D.干冰
12.(2021·荆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13.(2020九上·乾安期末)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是( )
A.生产化肥 B.合成药物 C.电脑程序 D.开发能源
14.(2020九上·青浦期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 B.①⑤ C.②⑤⑥ D.全部
15.(2020九上·渑池期中)当今社会,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 B.研制“新冠”疫苗
C.宇宙飞船飞行轨道设定 D.农田病虫害防治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丰宁月考)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 (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7.(2020九上·浔阳期中)现有以下物质: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态氧气;④自来水;⑤冰水混合物;⑥澄清石灰水;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⑧铁粉。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装置气密性要好,防止因装置漏气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红磷足量是,才能确保将装置内氧气全部消耗完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温度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在未冷却时瓶内其他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倒流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项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当打开止水夹是,与消耗氧气同体积的水就会被大气压压入集气瓶中,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空气中氧气装置要密闭,药品要足量及没有冷却打开弹簧夹结果会偏小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需足量完全消耗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水被排出,反应完毕氧气被消耗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1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燃烧会放热,使钟罩里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会下降,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不断消耗,钟罩里的气压不断减小到右的值,水会上升到一定的位置。
3.【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应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C.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中还含有剩余的氧气、稀有气体等,故不符合题意;
D. 实验时,取用足量红磷,消耗完氧气,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4.【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产生压强差,故A不符合题意;
B. 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须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C符合题意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1/5,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结论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步骤Ⅰ中,鼓入空气的体积至少应该使红磷露出水面,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步骤Ⅱ中,红磷燃烧时应该关闭止水夹a和b,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步骤Ⅲ中,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b,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V2数值偏高,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步骤Ⅳ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该选项计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①符合题意;②实验二无需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所以实验二操作简答,且不会导致大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保护环境,且不会因为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导致的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减小了实验误差,②符合题意;③停止加热后,应将左侧注射器中空气全部排入右侧注射器,并等到装置冷却再读数,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③不符合题意;④实验二中应保证铜丝足量,才能充分耗尽氧气,④不符合题意;⑤两个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均有气体剩余,可以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他气体,属于混合物,⑤符合题意;⑥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增大实验误差,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不符合题意。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
D、用石蜡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结束后,温度冷却至室温,钟罩内的液面会上升,但是汞不会倒吸入曲颈甑中,故符合题意;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汞与氧气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B、根据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分析;
D、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时温度要恢复到室温读值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湖泊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是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0.【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雪碧是由水、碳酸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 豆浆是由水、蛋白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1.【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糖水是由糖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黄铜是由铜、锌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纯净物指的是只含有一种物质,据此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空气、牛奶、84消毒液均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生产化肥过程存在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B. 合成新药物的过程存在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C. 设计电脑程序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所以符合题意;
D. 开发新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涉及物质的用途、制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①②③④⑤⑥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硏制新型半导体材料,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研制“新冠”疫苗中,药物合成与化学有关,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宇宙飞船飞行轨道设定,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农田病虫害防治,需要研制新农药,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16.【答案】(1)B
(2)A;化学变化;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属于物理研究对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不涉及化学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故填:B。(2)①四氧化二氮是化合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属于纯净物;故填:A。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从微观的角度看,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
【分析】(1)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分析;
(2)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7.【答案】③⑤⑧;①②④⑥⑦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①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③液态氧气只含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自来水含有水、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⑤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⑥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⑧铁粉只含铁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③⑤⑧;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④⑥⑦。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1 / 1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如果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将偏大
D.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装置气密性要好,防止因装置漏气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红磷足量是,才能确保将装置内氧气全部消耗完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温度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在未冷却时瓶内其他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倒流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项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当打开止水夹是,与消耗氧气同体积的水就会被大气压压入集气瓶中,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空气中氧气装置要密闭,药品要足量及没有冷却打开弹簧夹结果会偏小分析。
2.(2020九上·房山期末)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需足量
B.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1处
D.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需足量完全消耗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水被排出,反应完毕氧气被消耗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1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燃烧会放热,使钟罩里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会下降,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不断消耗,钟罩里的气压不断减小到右的值,水会上升到一定的位置。
3.(2020九上·昌平期末)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应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C.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中还含有剩余的氧气、稀有气体等,故不符合题意;
D. 实验时,取用足量红磷,消耗完氧气,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4.(2020九上·福田期末)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安全把红磷改成木炭实验也会成功
B.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C.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产生压强差,故A不符合题意;
B. 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须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C符合题意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1/5,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结论进行分析
5.(2020八上·萨尔图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Ⅰ.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Ⅱ.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Ⅲ.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2mL;
Ⅳ.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
B.步骤Ⅱ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Ⅲ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低
D.步骤Ⅳ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100%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步骤Ⅰ中,鼓入空气的体积至少应该使红磷露出水面,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步骤Ⅱ中,红磷燃烧时应该关闭止水夹a和b,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步骤Ⅲ中,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b,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V2数值偏高,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步骤Ⅳ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该选项计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6.(2020九上·武汉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符合题意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已知所用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二比实验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测量更加准确。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缓慢伸入瓶内。
其中正确说法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①符合题意;②实验二无需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所以实验二操作简答,且不会导致大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保护环境,且不会因为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导致的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减小了实验误差,②符合题意;③停止加热后,应将左侧注射器中空气全部排入右侧注射器,并等到装置冷却再读数,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③不符合题意;④实验二中应保证铜丝足量,才能充分耗尽氧气,④不符合题意;⑤两个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均有气体剩余,可以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他气体,属于混合物,⑤符合题意;⑥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增大实验误差,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7.(2020九上·永春期中)图中甲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
D.若用石蜡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乙基本一致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不符合题意。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
D、用石蜡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8.(2020九上·延庆期中)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结束后,温度冷却至室温,钟罩内的液面会上升,但是汞不会倒吸入曲颈甑中,故符合题意;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汞与氧气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B、根据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分析;
D、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时温度要恢复到室温读值分析。
9.(2021·吉林)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湖泊水 D.蒸馏水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湖泊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是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0.(2021·梧州)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雪碧 B.干冰 C.豆浆 D.黄铜
【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雪碧是由水、碳酸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 豆浆是由水、蛋白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1.(2021·重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 B.空气 C.黄铜 D.干冰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糖水是由糖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黄铜是由铜、锌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纯净物指的是只含有一种物质,据此分析。
12.(2021·荆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空气、牛奶、84消毒液均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3.(2020九上·乾安期末)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是( )
A.生产化肥 B.合成药物 C.电脑程序 D.开发能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生产化肥过程存在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B. 合成新药物的过程存在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C. 设计电脑程序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所以符合题意;
D. 开发新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14.(2020九上·青浦期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 B.①⑤ C.②⑤⑥ D.全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涉及物质的用途、制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①②③④⑤⑥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析。
15.(2020九上·渑池期中)当今社会,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 B.研制“新冠”疫苗
C.宇宙飞船飞行轨道设定 D.农田病虫害防治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硏制新型半导体材料,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研制“新冠”疫苗中,药物合成与化学有关,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宇宙飞船飞行轨道设定,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农田病虫害防治,需要研制新农药,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丰宁月考)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 (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B
(2)A;化学变化;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属于物理研究对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不涉及化学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故填:B。(2)①四氧化二氮是化合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属于纯净物;故填:A。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从微观的角度看,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
【分析】(1)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分析;
(2)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7.(2020九上·浔阳期中)现有以下物质: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态氧气;④自来水;⑤冰水混合物;⑥澄清石灰水;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⑧铁粉。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答案】③⑤⑧;①②④⑥⑦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①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③液态氧气只含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自来水含有水、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⑤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⑥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⑧铁粉只含铁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③⑤⑧;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④⑥⑦。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