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20: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用手拍去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下端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被套紧了
C.跳远运动员采用助跑提高跳远成绩
D.篮球撞到篮板后被反弹
2.教室里,带磁性的粉笔刷可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粉笔刷的受力情况,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笔刷所受磁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粉笔刷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3.某同学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车抛锚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试图推动汽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车未被推动是因为人推车的力小于车推人的力
C.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的速度为0.625m/s
5.小华穿轮滑鞋用力推墙而后退,此现象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华相对墙是静止的
B.小华后退的过程中受到的惯性大于他受到的阻力
C.轮滑鞋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轮滑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华对墙的力和墙对小华的力大小相等
6.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  )
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民族运动会的一些运动项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抛出的花炮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花炮受到惯性。
B.秋千在到达最高点时,若不受外力将向下运动。
C.射弩有着悠久的历史。弓箭手在拉弓的过程中,是为了增加弓的动能。
D.押加是一种趴着拔河的项目。若甲队获胜,则甲队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绳子的拉力。
8.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9.“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为了减小摩擦
B.手挤压气球,气球形状发生变化,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因为手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子受到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晓彤对下列物理量进行了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26cm
B.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6cm
C.用秒表测量某同学的正常脉搏,6s时间内跳动6~7次
D.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是10m/s
1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12.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下列物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只需要多次改变∠FON的大小进行实验就可以
B.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点燃A,移动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C.如图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手拨动塑料尺的力度要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D.如图丁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减小斜面与桌面的夹角,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二、填空题
13.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小球A和B在从1到6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A_____vB;(选填“>”、“=”或“<”)。
14.某同学沿水平方向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为70N的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是______N,如果该同学突然停止用力,箱子由于______将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1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N,重力的方向是____。
16.天气炎热,多喝水有益于身体健康,某同学买了一瓶瓶装矿泉水,发现瓶盖上有一道道条纹,其目的是在用手拧开瓶盖时能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他用力握矿泉水瓶,看到瓶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17.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 cm,下落时间为______ s,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8.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0km/h。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三、简答题
19.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请根据这段材料和图片,写出物理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20.小明在用弹簧拉力计锻炼身体时,发现用力拉弹簧时,开始时,不会感到太费力,可越向外拉,感觉越费力,这是什么原因 试解释一下.
21.假期到了,班上的几名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老家。如图所示,几名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纷纷向小明道别;而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小明及小明同学是如何判断的。
22.小丽同学乘坐火车去上海,她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等到“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帮小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2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__________(小明正确/小华正确/都正确/都错误),你认为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灰尘原来静止,衣服运动后,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由于重力的原因落向地面,故灰尘脱离出来,与惯性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坚硬的地面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助跑是在起跳前使人获得很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远,故C不符合题意;
D.篮球撞到篮板后被反弹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惯性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粉笔刷所受磁力方向垂直于黑板,粉笔刷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二力作用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由于重力的作用,粉笔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与重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粉笔刷利用摩擦力克服重力静止在板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C.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C正确;
B.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车和路面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4~12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s=10m,则甲的平均速度是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A.小华穿轮滑鞋用力推墙而后退,相对墙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也无法与力的大小进行比较,故B错误;
C.轮滑鞋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轮滑鞋的支持力(等于轮滑鞋与人的重力之和)大小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小华对墙的力和墙对小华的力属于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BD.小车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了20m,第3s内通过30m,则在每个1s内小车可能保持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发生变化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
C.在这3s内,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视频
7.D
【详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惯性不是力,所以不可以说:“受到惯性”“惯性力”“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秋千在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若不受外力保持静止,故B错误;
C.弓箭手在拉弓的过程中,人对弓施加了力,故C错误;
D.押加项目中,甲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甲的拉力(即绳子产生的弹力)是相互作用力,故
乙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乙的拉力(即绳子产生的弹力)是相互作用力,故
则甲队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绳子的拉力
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由图像可知,三条图线都是正比例图像,时间t=4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5m、2m、1m;由可知
va>vb>vc
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b、c,还可能是a、c;由s﹣t图像知(或由前面可推出),t=8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0m、4m、2m;此时a、b间的距离为
sa﹣sb=10m﹣4m=6m>5m
a、c间的距离为
sa﹣sc=10m﹣2m=8m>5m
b、c间的距离为
sb﹣sc=4m﹣2m=2m<5m
可见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综合①②可知,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
故选A。
9.A
【详解】
A.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以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摩擦,故A正确;
B.手挤压气球,气球形状发生变化,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B错误;
C.这是利用水的惯性,但不能说是因为手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C错误;
D.桌子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茶杯的重力,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桌子和茶杯的总重力,故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
(1)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记录数据时,要记录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2)常识性了解人的脉搏和步行的速度。
【详解】
A.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26.00cm,故A错误;
B.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6.0cm,故B错误;
C.用秒表测量某同学的正常脉搏,6s时间内跳动6~7次,符合实际,故C正确;
D.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是1.1m/s,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
A.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要多次改变∠FON的大小进行实验,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还需要前后移动ONF所在的板,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而每次用手拨动塑料尺的力度要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丁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光线A。
13.=
【详解】
由图可知,小球A和B在从1到6这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等,时间相等,由可知,平均速度也相等,故选填=。
14.50 惯性
【详解】
[1]某同学沿水平向50N的力推着重为70N的箱子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箱子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
f=F=50N
[2]突然停止用力,箱子由于自身的惯性要继续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来。
15.2.4 竖直向下
【详解】
[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即物体所受重力为2.4N。
[2]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故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6.增大 形变
【详解】
[1]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2]用力握矿泉水瓶,瓶瘪了,说明力让物体发生了形变.
17.变速 0.3 1.6
【详解】
[1]由图中可知,在相同的时间0.1s内,苹果下落两点之间相隔的间距越来越大,由此可判断苹果在做变速运动;
[2]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下落过程中,A与B之间曝光了四次,则下落的时间为

[3]已知苹果下落的实际路程以及所用时间,则苹果的平均速度为:

18.东
【详解】
由题意可知,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是600m=0.6km,经历的时间是,则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则两人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东运动。
19.见解析所示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材料中的物理现象及相关的物理知识是:
(1)物理现象:飞船升空;物理知识: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物理现象: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知识:电磁波传递信息;
(3)物理现象:和天空一号对接;物理知识:相对静止。
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考查所学的物理知识,这是中考的热点。
20.拉力越大形变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弹簧被拉长时,会发生形变,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即弹力;且弹簧被拉的越长,弹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起来就越费力。
21.见解析
【详解】
小明的同学以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小明的同学判断列车是运动的;当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时,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判断同学们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
22.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答: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其次是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 都错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小明和小华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如果不推小车,小车就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受到力,而是因为摩擦阻力使小车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车原来运动,受到摩擦力就会停止运动,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时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
风吹树摇,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对树施加了力的作用,树由静止变为了运动;风停树静是因为空气阻力使树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没有空气阻力,树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小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需要知道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要学会用力的知识来分析。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