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1·大连)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汽油 C. 豆浆 D. 蔗糖
【答案】 D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豆浆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即为溶液,据此分析。
2.(2021九上·滕州月考)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无变化 B. A处升高,B处下降 C. A,B两处都升高 D. A处降低,B处升高
【答案】 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空气膨胀,气压变大,所以A处液面下降,B处上升。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3.(2021·常州)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面粉 B. 纯碱 C. 香油 D. 白醋
【答案】 C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面粉与水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纯碱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香油加入水振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D、白醋和水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乳浊液的概念分析
4.(2021·常州)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电珠变亮,烧杯中的液体是( )
A. 食盐溶液 B. 酒精溶液 C. 蔗糖溶液 D. 蒸馏水
【答案】 A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导电,符合题意。
B、酒精溶液中酒精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中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几种液体的导电性分析
5.(2021·赤峰)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 B. 氧化钙 C. 硝酸铵 D. 浓硫酸
【答案】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故符合题意;
D. 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可能会放热或者吸热,进行分析。
6.(2021·烟台)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 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答案】 C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就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物质,符合题意;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只不能溶解对应溶质分析;
D、根据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7.(2021·西城模拟)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
A. 乙醇 B. 水 C. 白醋 D. 食盐
【答案】 B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水和其它物质组成的溶液中,水作溶剂,75%的酒精溶液是酒精与水组成的溶液,所以其中的溶剂是水,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水为溶剂。
8.(2021·中江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更少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D.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答案】 C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没有具体的溶质种类和溶液状态,不能判断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故符合题意;
D. 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没有具体的溶质种类和溶液状态,不能判断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C、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钙。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9.(2021·简阳模拟)将某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 )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H2SO4
【答案】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D、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加入水中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判断该物质溶解吸热分析。
10.(2021·临邑模拟)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不断加入硝酸钾时,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但溶液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加了,不再随加入硝酸钾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2020·和平模拟)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与油污发生 作用。
【答案】 乳化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而随水流走。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12.(2020·锦州)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__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答案】 (1)硬水
(2)煮沸
(3)乳化
(4)AC
【考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会产生丰富的泡沫;(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变成水垢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小油珠,从而易被水冲走;(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正确;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浪费水资源,不正确;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2)根据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3.(2021·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净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该净化过程主要涉及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3)从元素组成种类上看,水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 (1)物理
(2)乳化
(3)化合物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将杂质吸附在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3)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分析】(1)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14.(2021·社旗模拟)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汽油洗涤剂均能去除油污,二者除油污的原理有何不同?
(2)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汽油除油污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汽油 能够溶解油污,洗涤剂能够对油污进行乳化,故二者都能洗涤油污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二者去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15.(2021·秦淮模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0℃时,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 分析
①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步骤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至0.1%)
②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
③ 加热至60℃ 固体全部溶解
④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
⑤ 冷却至20℃ ________
【答案】 (1)增加溶剂;增加溶质
(2)有固体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固体析出;②⑤;④;42.9%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 ②20mL水是20g水,因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 所以再加5g硝酸钾,搅拌,有固体剩余。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22g硝酸钾,所以第三次加5g硝酸钾,搅拌,固体全部溶解。⑤冷却至20℃,因为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所以15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会有固体析出。
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②⑤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 =42.9%。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1·大连)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汽油 C. 豆浆 D. 蔗糖
2.(2021九上·滕州月考)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无变化 B. A处升高,B处下降 C. A,B两处都升高 D. A处降低,B处升高
3.(2021·常州)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面粉 B. 纯碱 C. 香油 D. 白醋
4.(2021·常州)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电珠变亮,烧杯中的液体是( )
A. 食盐溶液 B. 酒精溶液 C. 蔗糖溶液 D. 蒸馏水
5.(2021·赤峰)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 B. 氧化钙 C. 硝酸铵 D. 浓硫酸
6.(2021·烟台)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 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7.(2021·西城模拟)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
A. 乙醇 B. 水 C. 白醋 D. 食盐
8.(2021·中江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更少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D.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9.(2021·简阳模拟)将某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 )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H2SO4
10.(2021·临邑模拟)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0·和平模拟)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与油污发生 作用。
12.(2020·锦州)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__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三、综合题
13.(2021·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净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该净化过程主要涉及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3)从元素组成种类上看,水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14.(2021·社旗模拟)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汽油洗涤剂均能去除油污,二者除油污的原理有何不同?
(2)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2021·秦淮模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0℃时,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 分析
①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步骤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至0.1%)
②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
③ 加热至60℃ 固体全部溶解
④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
⑤ 冷却至20℃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豆浆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即为溶液,据此分析。
2.【答案】 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空气膨胀,气压变大,所以A处液面下降,B处上升。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3.【答案】 C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面粉与水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纯碱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香油加入水振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D、白醋和水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乳浊液的概念分析
4.【答案】 A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导电,符合题意。
B、酒精溶液中酒精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中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几种液体的导电性分析
5.【答案】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故符合题意;
D. 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可能会放热或者吸热,进行分析。
6.【答案】 C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就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物质,符合题意;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只不能溶解对应溶质分析;
D、根据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7.【答案】 B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水和其它物质组成的溶液中,水作溶剂,75%的酒精溶液是酒精与水组成的溶液,所以其中的溶剂是水,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水为溶剂。
8.【答案】 C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没有具体的溶质种类和溶液状态,不能判断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故符合题意;
D. 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没有具体的溶质种类和溶液状态,不能判断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C、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钙。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9.【答案】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D、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加入水中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判断该物质溶解吸热分析。
10.【答案】 A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不断加入硝酸钾时,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但溶液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加了,不再随加入硝酸钾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答案】 乳化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而随水流走。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12.【答案】 (1)硬水
(2)煮沸
(3)乳化
(4)AC
【考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会产生丰富的泡沫;(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变成水垢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小油珠,从而易被水冲走;(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正确;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浪费水资源,不正确;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2)根据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3.【答案】 (1)物理
(2)乳化
(3)化合物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将杂质吸附在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3)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分析】(1)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14.【答案】 (1)汽油除油污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汽油 能够溶解油污,洗涤剂能够对油污进行乳化,故二者都能洗涤油污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二者去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15.【答案】 (1)增加溶剂;增加溶质
(2)有固体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固体析出;②⑤;④;42.9%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 ②20mL水是20g水,因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 所以再加5g硝酸钾,搅拌,有固体剩余。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22g硝酸钾,所以第三次加5g硝酸钾,搅拌,固体全部溶解。⑤冷却至20℃,因为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所以15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会有固体析出。
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②⑤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 =42.9%。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