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掖二高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10月)
高一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1-30每小题1分,30-45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
2.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生物体来完成
C.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具复杂性
D.单个细胞就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以下为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
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
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
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下列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含④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 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C.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
5.根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论,推测地球上发现最早的生命化石是( )
A.单细胞细菌 B.多细胞水螅
C.低等多细胞藻类植物 D.高等多细胞被子植物
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发明显微镜发现细胞)
②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③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人体的解剖和观察(比利时维萨里——《人体构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7.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 在一颗枯树上生活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16×”,则观察标本面积被放大80倍
B.转动细准焦螺旋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物镜以防止镜头受损
C.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转换高倍镜头,再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D.在换上高倍物镜后,应先调节光源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9.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B.构成动植物的细胞完全不相同
C.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着相似性
D.真原核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
10.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病毒和蓝细菌中均含有核糖体
B.原核生物都是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生物
C.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含有细胞壁和染色体
D.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1.如图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中①是高倍镜,②是低倍镜
B.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②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D.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1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水 B.糖原 C.脂肪 D.蛋白质
1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因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细胞中含有的多糖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糖原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14.开心果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坚果作物,它具有耐旱、抗热等特性,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矿物质(如钾、钠、铁、钙)等。下列关于开心果的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物质在细胞中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B.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远远多于自由水,以利于其耐受干旱
C.细胞中钾、钠、钙元素含量远多于铁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15.下列关于无机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B.Mg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C.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来补充能量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
16.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用颜色较浅的甘蔗汁来鉴定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防止颜色干扰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将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会呈现紫色
1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是构成RNA的重要成分
B.脂肪和纤维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C.胆固醇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18.中秋时节,患糖尿病的张奶奶因听信虚假广告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宝店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
B.“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C.“我们的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1种必需氨基酸”
D.“咱家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19.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原、脂肪、胆固醇和磷脂均含有C、H、O 元素
B.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但某些糖类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D.脂质具有组成细胞结构、储存能量以及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
20.如表表示糖类、脂肪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数据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种类 质量分数/%
C H O
① 73~77 11~12.5 9~12
② 52~58 7.0~8.0 40~45
A.葡萄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B.①和②分别代表的是糖类和脂肪
C.脂肪和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脂肪产生的能量多
21.分析下表中的实验,不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不需要 山药汁、马铃薯汁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甘蔗汁、西瓜汁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III染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子叶
22.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是( )
A.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23.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B.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不容易被破坏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不相同
24.如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下列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若植物培养液中缺微量元素Mg,将导致叶片发黄
25.下列有关糖类、脂质种类的划分正确的是( )
26.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生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两者分别因与“发财”和“生财”谐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下列属于发菜与生菜相同点的是( )
A.都是真核生物 B.都是自养生物 C.都有叶绿体 D.都有核膜结构
27.某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R1和R2表示脂肪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R3代表脂肪酸,则该结构简式代表脂肪
B.若R3代表磷酸及其他衍生物,则该结构简式可代表磷脂
C.该结构简式不能代表所有的脂质
D.所有脂质的组成元素都相同的
28.下列有关几丁质描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B.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
C.它能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治理废水的效果
D.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29.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单位:mmol/L),其部分配方如下:SO4 2― 0.15;Ca 2+1;H2PO4― 0.25;Zn2+ 0.2等,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是( )
A. Zn2+ B. SO4 2― C. Ca 2+ D. H2PO4―
30.下列关于名称中带“菌”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色球蓝细菌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水华”与蓝细菌和绿藻的大量增殖有关
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乳酸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上
31.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破坏
A. 乳酸菌、蛔虫、洋葱 B. 蛔虫、硝化细菌、水稻
C. 蛔虫、蓝细菌、水稻 D. 乳酸菌、蓝细菌、洋葱根尖细胞
32.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独立自我繁殖
33.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D.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种子中的糖类
34.如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果糖
B.图中M代表的物质也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
C.因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故麦芽糖和蔗糖也是还原糖
D. 细胞内的单糖的作用只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3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6.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含有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 )
①蛋白质外壳 ②DNA或RNA ③DNA和RNA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⑥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⑦具有细胞膜
A.①② B.③④⑦ C.③④⑤⑦ D.③④⑥⑦
37.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糖原和脂肪都是储能物质
B.纤维素、淀粉和几丁质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一般呈液态
D.细胞中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但是二者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
38.下图所示是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39. 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要“饮水”,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能正常生活,其原因是( )
A.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 B.米虫体内含有大量水
C.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 D.米虫在新陈代谢中产生水
40.为了确定某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
41. 图1表示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图2表示细胞鲜重的元素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图2中的元素b
C.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B化合物被人体摄入后不能被直接吸收
D.图2中元素a是最基本的元素,被称为“生命的核心元素”
42.下列关于脂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肪即三酰甘油,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反应而成
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
C.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
D.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有缓冲、减压和参与形成细胞膜等作用
4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10倍物镜镜头比40倍物镜镜头长
B.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
C.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D.使用高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44.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其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DNA等
B.念珠蓝细菌与变形虫都有细胞核、染色体
C.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衣藻和蓝球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5.某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将碘液滴在一块干面包上,面包变成了深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面包,并用斐林试剂检验,溶液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因此,他得出结论,面包被嚼碎时产生了还原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在于(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还原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空2分
46.(1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
(2) 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
(3) 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
(4) 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上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属于自养生物的是__________。含有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7.(12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七大类,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这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主要的元素中,_________的含量最多。
(2)细胞中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请写出结合水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动物血液中Ca2+含量_________,动物会出现抽搐。
(4)胆固醇是构成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含参与______的运输。
48.(14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质量。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中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变化,欲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前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和步骤: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芽,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定结果:见下图。
(1)检测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_试剂,此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在_________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据图可知,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_________,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学者还检测了小麦种子中淀粉的含量变化,请你预测: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同学想用双缩脲法进一步探究种子萌发时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掖二高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10月)
高一生物学答案
1.D 2.A 3.A
4.A 5.A 6.D
7.C
8.D
9. B
10. D 11. C
12.A 13.A 14.C 15.C
16. B
17.D
18.B
19. B
20. B
21. B
22. C
23. B
24.D 25.A 26.B 27.D
28.A
29.A 30.D
31. C
32.C
33. C
34. B
35. B
36. B
37. B
38. C
39. D 40. D
41. D
42.D 43.B 44.A 45.C
46.
(1)生态系统 (2)种群 (3)群落
(4)细菌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绿色植物 除细菌外的所有生物
47.
(1)O (2)自由水 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3)过低 (4)动物细胞膜 血脂
48.
(1)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2)逐渐增加 蔗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还原糖) 逐渐下降
(3)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B液4滴,摇匀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干扰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