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边角边公理的内容,能初步应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过程方法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觉和识图能力,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运算能力,养成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 掌握“SA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进一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难点 正确地书写证明过程,恰当地选择判定定理.
【教学流程】
环节 导 学 问 题 师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复习:1.如何判定三角形全等?2.有没有其他判定全等的方法呢? 师提问,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问题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C′A′=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归纳概括“SAS”判定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几何语言: 例题讲解,学会运用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探索“SSA”能否识别两三角形全等问题2:两边一角分别相等包括“两边夹角”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种情况,前面已探索出“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那么由“SSA”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操作:画△ABC 和△DEF,使∠B =∠E =30°, AB =DE=5 cm ,AC =DF =3 cm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这三个条件无法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所以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 师演示,学生操作、观察,得出实验结果,师指导归纳总结边角边公理.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再出现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并画图,小组合作探究并汇报研究结果.学生画图后回答问题.
尝试应用 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和图2 B.图2和图3 C.图2和图4 D.图1和图32.已知:如图,OA=OB,OC平分∠AOB,求证:△AOC≌△BOC.3.如图,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BC=ED.求证:△ABC≌△CED.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展示师生评价,纠错1.D2.证明:∵OC平分∠AOB,∴∠AOC=∠BOC.在△AOC和△BOC中,∴△AOC≌△BOC(SAS). 证明:∵AB∥ED,∴∠B=∠E.在△ABC和△CED中,∴△ABC≌△CED(SAS).
成果展示 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答,师归纳补充.形成知识体系
补偿提高 4.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求证:(1)BD=FC;(2)AB∥CF.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展示师生评价,纠错证明:(1)∵E是AC的中点,∴AE=CE.在△ADE和△CFE中,∴△ADE≌△CFE(SAS).∴AD=CF.∵D是AB的中点,∴AD=BD.∴BD=FC.由(1)知△ADE≌△CFE,∴∠A=∠ECF.∴AB∥CF.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 教科书习题12.2第2、3、10题.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PAGE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当堂达标题
【当堂达标】
选择题:
1. 能判定△ABC≌△A′B′C′的条件是( )
A.AB=A′B′,AC=A′C′,∠C=∠C′; B. AB=A′B′, ∠A=∠A′,BC=B′C′;
C. AC=A′C′, ∠A=∠A′,BC=B′C; D. AC=A′C′, ∠C=∠C′,BC=B′C;
2.如图,在和中,已知,,根据(SAS)判定 ,还需的条件是( )
A. B. C. D.以上三个均可以
3. 如图,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4. 如图,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
A. AB∥CD B. AD∥BC C. ∠A=∠C D. ∠ABC=∠CDA
填空题:
5.如图,已知,,要使 ≌,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6. 如图,若AO=DO,只需补充 就可以根据SAS判定△AOB≌△DOC.
7.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8. 已知:如图,DC=EA,EC=BA,DC⊥AC, BA⊥AC,垂足分别是C、A,则
BE与DE的位置关系是 .
三、解答题:
9. 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AB=DC.
求证:∠ACE=∠DBF.
10. 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
【拓展应用】
11.如图所示,A,F,C,D四点同在一直线上,AF=CD,AB∥DE,且AB=DE.求证:
(1)△ABC≌△DEF;
(2)∠CBF=∠FEC.
自评 师评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 AE=AC(答案不唯一);
6. BO=CO 7. 6 8. 垂直
9. 证明:∵AB=DC
∴AC=DB
∵EA⊥AD,FD⊥AD
∴∠A=∠D=90°
在△EAC与△FDB中
∴△EAC≌△FDB
∴∠ACE=∠DBF.
10. 证明:∵∠DCA=∠ECB,
∴∠DCA+∠ACE=∠BCE+∠ACE,
∴∠DCE=∠ACB,
∵在△DCE和△ACB中
,
∴△DCE≌△ACB,
∴DE=AB.
11.证明:(1)∵AB∥DE,
∴∠A=∠D.
又∵AF=CD,
∴AF+FC=CD+FC
.∴AC=DF.
∵AB=DE,
∴△ABC≌△DEF(SAS).
∵△ABC≌△DEF,
∴BC=EF,∠ACB=∠DFE.
∵FC=CF,
∴△FBC≌△CEF(SAS).
∴∠CBF=∠FEC.
PAGE12.2全等三角形判定(第二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边角边公理的内容,能初步应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等过程探究归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在具体应用上,通过练习,感悟几何题的分析证明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SA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进一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难点:正确地书写证明过程,恰当地选择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能说说吗?
2.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两边一角有哪两种情况呢?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是否也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C′,使,,.(即使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1)你能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C′吗?应该怎样画呢?
(2)把画好的△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3)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
【归纳】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全等的一个方法:
(可以简写成 或 ).
【活动二】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条一端用螺钉铰合再一起点A,使长木条AB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条与射线BC所成的角,固定长木条,把短木条AC摆起来.如图2.
(1)△ABC与△ABD是否满足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相等?
(2)比较△ABC与△ABD是否全等?
(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强调】必须是“两边夹角”,而不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三、例题探究:
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四、尝试应用
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和图2 B.图2和图3
C.图2和图4 D.图1和图3
2.已知:如图,OA=OB,OC平分∠AOB,求证:△AOC≌△BOC.
3.如图,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BC=ED.求证:△ABC≌△CED.
五、补偿提高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
求证:
(1)BD=FC;
(2)AB∥CF.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例题:
尝试应用:
1.D
2.证明:∵OC平分∠AOB,
∴∠AOC=∠BOC.
在△AOC和△BOC中,
∴△AOC≌△BOC(SAS).
证明:∵AB∥ED,
∴∠B=∠E.
在△ABC和△CED中,
∴△ABC≌△CED(SAS).
4.证明:(1)∵E是AC的中点,
∴AE=CE.
在△ADE和△CFE中,
∴△ADE≌△CFE(SAS).
∴AD=CF.
∵D是AB的中点,
∴AD=BD.
∴BD=FC.
由(1)知△ADE≌△CFE,
∴∠A=∠ECF.
∴AB∥CF.
PAGE(共19张PPT)
(2) 三条边
(1) 三个角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有四种情况:
SSS
不能!
继续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边一角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这两条边
与这一个角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
A
B
C
A
B
C
图一
图二
在图一中, ∠A
是AB和AC的夹角,
符合图一的条件,它可称为“两边夹角”。
符合图二的条件, 通常
说成“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问题1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A'=∠A,C′A′=
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
△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A
B
C
探究1.探索边角边
A
B
C
A′
D
E
现象: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
能完全重合.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画法:
(1) 画∠DA′E =∠A;
(2)在射线A′D上截取
A′B′=AB,在射线
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B′
C′
探索边角边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B=DE
∠B=∠E
BC=EF
∴△ABC≌△DEF(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
5㎝
300
A
B
C
3㎝
5㎝
300
D
E
F
A
45°
探索边边角
B
B′
C
10cm
8cm
8cm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已知:AC=10cm,BC=8cm, ∠A=45 °.
△ABC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吗
10cm
A
B′
C
45°
8cm
探索边边角
B
A
8cm
45°
10cm
C
SSA不存在
显然: △ABC与△AB’C不全等
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①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②两边及其中一边的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③ 现在你知道哪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SSS, SAS
课堂练习
下列图形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全等的理
由.
甲
8 cm
9 cm
丙
8 cm
9 cm
8 cm
9 cm
乙
30°
30°
30°
尝试应用
图甲与图丙全等,依据就是“SAS”,而图乙中
30°的角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所以不与另外两个三角
形全等.
甲
8 cm
9 cm
丙
8 cm
9 cm
8 cm
9 cm
乙
30°
30°
30°
例题探究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
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
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
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
B的距离.为什么?
A
B
C
D
E
1
2
例题讲解,学会运用
AC = DC(已知)
∠1 =∠2 (对顶角相等)
BC =EC(已知)
证明:在△ABC 和△DEC 中,
A
B
C
D
E
1
2
∴ △ABC ≌△DEC(SAS).
∴ AB =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已知:如图, AB=CB ,∠ ABD= ∠ CBD
△ ABD 和△ CBD 全等吗?
分析:
△ ABD ≌△ CBD
边:
角:
边:
AB=CB(已知)
∠ABD= ∠CBD(已知)
?
A
B
C
D
(SAS)
现在例1的已知条件不改变,而问题改变成:
问AD=CD,BD平分∠ADC吗?怎么证明
练习1.
3.如图,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BC=ED.求证:△ABC≌△CED.
练习2.
3.证明:∵AB∥ED,
∴∠B=∠E.
在△ABC和△CED中,BC=ED,(∠B=∠E,)
∴△ABC≌△CED(SAS).
4.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
求证:
(1)BD=FC;
(2)AB∥CF.
补偿提高
证明:(1)∵E是AC的中点,
∴AE=CE.
在△ADE和△CFE中,
∴△ADE≌△CFE(SAS).
∴AD=CF.
∵D是AB的中点,
∴AD=BD.
∴BD=FC.
(2)由(1)知△ADE≌△CFE,
∴∠A=∠ECF.
∴AB∥CF.
数学是优美的自然科学的皇后 ,数学之美在于其形象、对称、和谐、简洁、严谨、逻辑、秩序---,热爱数学吧,你将拥抱美好,走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