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教学重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二、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三、 细读课文四、概括层意了解写法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1、细读第一部分。(1)②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2、细读第二部分。(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③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3、细读第三部分。(6)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①反复。②押韵。③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①指名读课文。熟读课文并试背。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①男生齐读第4、5节。齐读第6节。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6、变色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知 三.细读课文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相机出示词语朗读并且理解:弥漫 震惊 豆荚 豆藤 端详(与观察相区别)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窥探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刹那(与霎时区别)
2.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3.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6变色龙12陶校长的讲话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导入新课二、感知演讲稿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 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 ——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 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了解作者 (1) 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 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 受到启发) D、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E、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 ——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四、作业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 坚韧不拔 彼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复习二、继续感悟课文 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 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 体会见解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 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 (2)“问道德”部分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四、布置作业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C、指导演讲重点句。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 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工作好坏 很大影响 承担 责任心 办事能力 基础 重要的学习 做人的根本 即使 稳定 发展 讲究 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三、实践拓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作业设计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教学后记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2.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3.学认生字13个,学写10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及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等。
4.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给古诗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
5.学写摘录笔记。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给古诗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
学写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 预习课文要求。二、 导入新课。 三、 了解课文大意。四、 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五、练习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作业设计 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交流故事二、 再读课文,赏析课文。三、了解刘绍棠四、学习八九小节五、拓展阅读六、身同感受 听歌《我爱米兰》米兰长得不起眼,把方向送给人们,就像老师一辛勤工作默默奉献2.思考:著名作家刘绍棠的老师田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看图:一个老师正在娓娓动听地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甜甜地笑着,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呢?4.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仿照句式练习说话5.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1.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可田老师给我的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儿有一段刘绍棠的介绍请大家看一看。出示:刘绍棠简介。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3. 所以,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1、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2.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已经是个大作家了,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同学们,每个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十年树木,百年树木”提醒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因此,许多人用他们的笔述说着对老师的尊敬和想念。昨天给大家的两篇文章读了吗?同学们,我们也有我们的老师。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清风朝阳来到学校,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你有没有感受到过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呢?练习说句子:老师这堂课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我想此时一切尽有不言中,什么都不需要说了。 (出示:老师啊,您是 。 思考:为什么把老师比作米兰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知个道理。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感受到了上千次快乐。练习朗读文章中的句子生再读,找到春雨的感觉看了刘绍棠的简介以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老师领进门》理解题目的含义齐读“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滋润着我”配乐朗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朗读最后两节《冰心的老师t女士》《潘老师》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作业设计 1、写自己的恩师:
2、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
《我的老师》(贾平凹)
教学后记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
惠待森先生是六年级的科学常识老师。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迁,所以在冰河时期便灭绝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地作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卷面上划着一个巨大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我满腹狐疑。恐怕是老师弄错了吧。惠特森先生在课堂上说的话,我一字不漏地记在我的笔记本上。不过我很快地了解到,这次测验,全班同学得的都是零分。这是怎么回事呢?
惠特森先生解释道:“事情很简单。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信口胡编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不用说,我们全班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惠特森先生又算哪门子老师?
惠特森先生接着说:“你们本该早就识破我的把戏的。在大家传看猫猬兽的颅骨(实际上是猫的颅骨)时,我不是告诉你们这种动物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证明其存在的证据吗?在描述这种动物的特征时,我故意说它的目光在夜间是如何敏锐,皮毛的颜色又是如何的光亮等等,但这些都是我不可能知道的。我还给它起了个特别怪的名字。可是你们竟深信不疑。”他又说:“我要把这次测验的成绩全部登载在你们的成绩册上。”
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次经验中吸取教训,并告诫我们牢记,任何老师和课本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实际上,每个人都难免要犯错误。他告诉我们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有什么错就立刻指出来。
惠特森先生的每一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历险。到现在为止,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几堂科学常识课的细节来。一天,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汽车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为了驳斥他的断言,我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收集证据。当我们向他证明我们不仅懂得什么是生物,而且还敢于坚持真理的时候,他的脸上才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自那以后,我们总是带着质疑的态度走进每一间教室。其他老师不习惯受到学生的挑战,因此也惹出过不少麻烦。比如,在历史老师就某一事件高谈阔论的时候,突然会有个同学清清嗓子,冒出“猫猬兽”三个字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惠特森先生的做法中所包含的哲理。有一次,我把惠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小学老师。他听了吓坏了,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唬弄你们呢?”我立刻正视着那位老师的眼睛,并告诉:“老师,您错了。”
想一想:
1.这次测验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原因是什么?惠特森先生要他们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
2.“赞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惠特森先生脸上会露出赞许的笑容?你喜欢惠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吗?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会念错、写错字;一篇文章、一则消息,其中也不乏病句,怎样识别、纠正这些错误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
我的老师(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唯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加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副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春节里,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儿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男人们看待女人,要么视为神,要么视神是裸肉,身上会痒的,却绝口不当众说破,不说破而再不会忘记,独处里作了非非之想。我看这年历是这样的感觉,去庙里拜菩萨也觉得菩萨美丽,有过单相思,也有过那个——我还是不敢说——不敢说,只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圣人,说了就是低级趣味,是流氓,千刀万剐。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是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他也不认作是裸体就产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妈妈的某一部位,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教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知道故事含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 解释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 (量词,当“篇”讲)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三、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导入 揭题 谈话,导入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学习兴趣
二、点拨
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
总结延伸 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12、伊索寓言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2、 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3、 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4、本课通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检查预习 1、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2、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语系情况 说一说故事梗概
二、精读课文 《狐狸和葡萄》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3、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4体会寓意。 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牧童和狼》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3、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4、短文给你的启示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蝉和狐狸》 “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对比五、总结 1、“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文章结构分析 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葡萄:诱人 狐狸:谗得直流口水(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偏说时机不成熟) “牧童和狼” 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狐狸和蝉”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 戒心。(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4。。2、选读〈伊索寓言集〉。
教学后记 相关资料 伊索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几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甚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总目:一、走兽篇 156篇 上篇:野兽(84篇) 下篇:家畜(72篇) 二、鸟虫篇 56篇 上篇:飞鸟(41篇) 下篇:虫物(23篇)三、人与神 88篇 上篇:劳动(35篇) 下篇:生活(53篇)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准确说出诗句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4、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意思。能体会《访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投影、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三、读诗句,认生字四、指导朗读五、看图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1、读题。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访: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3、让学生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第三声。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偏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怎样的情景。 2、结合诗句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第(1)题。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六、指导写话 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先分小组说一说,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体会《寻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复习二、学习古诗《所见》 2、指名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1、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2、观察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指名简单说说,鼓励指导。 3、出示小黑板:古诗“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5、学习生字。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4、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三读法”来自学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1)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2)同桌对读,检查。
6、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9、理解诗意。 (1)观察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10、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7、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 8、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三、写字指导四、编故事五、课后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骑、振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完成课后第3题。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完成课后第3题。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教学后记教学内容: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向。5、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重点 理解品读课文第二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激趣导入,揭题 1、请同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3、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4、介绍法布尔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读准生字音。莱昂溪纺厉垃圾(2)读好词语:圣莱昂 法布尔 触角 逮蝴蝶 来回穿梭兴致勃勃 痴迷4、检查课文朗读。讨论课文分段。师: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几件事?是哪几节?一(1) 二(2—10) 三(11)指导学生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起读课题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练习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二、按例子写词语甜滋滋 鼓鼓囊囊 怒气冲冲
板书设计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 列举事例 走进科学殿堂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向。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复习课文二、精读课文三、总结交流 回忆课文的脉络结构,概括段意。1、思考: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哪句话来写的?2、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1)读书思考:法布尔为什么从小就对小虫子那么着迷?(2)朗读第一自然段。(3)课文又是通过哪几件事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 (4)指导读好法布尔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思想感情。(6)在朗读体会第二段先概括后具体写的描写方法和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过渡:在法布尔的眼里,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昆虫的世界那么奇妙,正是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成为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的特征为题,此外还有别的命题方法吗?(1)用人物语言为题。如:《我也是普通一兵》(2)用人名命题。如:《快手刘》(3)以事为题。如:《鼎湖山听泉》 指名回答快速浏览全文指名读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小组交流,并感情朗读全班交流朗读,齐读第三段。小组讨论读全文,指名交流
作业设计 观察一种昆虫的样子和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着迷 捉纺织娘15、装满昆虫的衣袋 迷恋 捉甲虫、捡贝壳、石子 痴迷
教学后记
5装满昆虫的口袋17、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详实地介绍了自己爱捉蝉,决心揭密,耐心等待,最后终于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好。你有什么爱好呢?”“今天,我们结识的这位小作者,他不仅有自己的爱好,而且通过自己耐心细致地观察,解开了心中的秘密----金蝉脱壳(板书)。”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第一、二、三段: (五)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课文的朗读相机理解词语:解开、枝繁叶茂、翠绿、聚精会神、金蝉脱壳(蝉变成成虫的售后要脱掉一层壳,比喻用计逃脱,时对方不能觉察。壳ke硬的外皮。Qiao坚硬的外皮)、抽搐、颤动(短促而平凡地振动)、五彩缤纷。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板书:“我”爱捉蝉 决心揭密 耐心等待 细心观察 (脱壳 蝉儿)再次欣赏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1、提问: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指的是什么事?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蝉脱壳的时间:夜幕降临蝉脱壳的地点:树干上)3、提问:“我”是怎样发现蝉的?又是怎样做的?1提问: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的是什么情景?2提问:当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时,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用曲线画出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总结:可见作者此时已经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之中,此时已不是简简单单地“看”,而是在“品味”,在“欣赏”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和小作者一起仔细探究金蝉脱壳的秘密! 朗读老师黑板上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2、背诵第四、五自然段3、 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 复习导入:二、学习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朗读课文,讲讲词语的解释1、 齐读提问:这一段重点描写了哪两方面?要求:用单竖线划分层次板书:身子脱壳 尾部脱壳2、小组比赛读(1)提问:小作者观察到了身子的哪几部分先开始脱壳?(板书:背、头、脚 )(2)提问:主要描写了背部什么(板书:颜色)和头部(眼睛)(3)小组比赛讲述:请小组代表上台边演示幻灯片,边讲述身子脱壳部分3、老师范读,边读边让学生体会蝉尾脱壳的有趣过程4、学生起立自由读,边读边做动作5、引导学生背诵本段过渡:蝉儿好像很眷恋自己的家,不愿离开这个朝夕相处的房子,那么从房子中走出的自己又是什么样呢?1、自由读2、看图片3、提问:看到蝉儿哪两部分的变化?(板书:翅膀 由小变大 肚子 由浅变深 触角 光环)4、同位互读 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奇特动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5、指导背诵总结:同学们,小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靠的是什么?你一定很想和他交朋友吧?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耐心、细心、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对大自然的珍惜和热爱)
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我”爱捉蝉 决心揭密 耐心等待细心观察 背 颜色变化 身子 头 眼睛 脱壳 脚 尾部 最有趣 翅膀 由小变大 蝉儿 身子 由浅变深 触角 灰白色光环 耐心、细心、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对大自然的珍惜和热爱
作业设计 1、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2、完成习字册、课课练
教学后记
7、金蝉脱壳110、嫦娥奔月
教学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教师导语: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轮卸剂魈首旁跹?摹懊馈蹦兀 br> (点评:这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启发引导作用。) 奔
二、让学生读文,自己感悟 三、组织交流 四、全面感悟,读写联系 五、拓展阅读、 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写批注,最后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壮美:后羿射日的有关课文英雄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这是一种离别,四目相视,却无缘再聚,有情从此天上人间难相聚。此青此景,怎不叫人掬泪同情。
甜美:月圆之际,皓月当空,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着丈夫,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感情确实让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东方美女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体会:月美,景美人物更美,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想
注意:学生在体验这些感受时,都要加强朗读训练。(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阅读空间,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此时此刻,遥遥相望的嫦娥与后羿以及乡亲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同学根据课文围绕中心“好心的嫦娥”写一段话。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几种版本,课文所言,只是一家之言,介绍学生阅读。
(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知识的积累。)学生写话 (点评:读有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想想、画画、写写,再读读,这种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当地。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遗憾的是课中时间安排不当,读悟交流不够彻底。9、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 5、简介贾岛: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皎洁 妥帖 吟哦 不知不觉簇拥 斟酌 犹豫不决 宽恕门闩 莽撞 衬托
五、写生字。
作业设计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复习检查。二、导读课文。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幽居( )岛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作业设计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