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Ⅲ 专题六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简述康德和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重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b,b];体验进步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根据课本找答案:
(1)、谈谈你对康德所说的“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即启蒙的真谛的理解。 (也可从课文中找出)
(2)材料:“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 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Ⅰ、找出课本中与“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相类似的话。
Ⅱ、卢梭一方面肯定了理性,另一方面也找到了理性的不足之处,为此他提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依靠 ,听任 和 办事更可靠、更经常。他的这种见解和思想使得整个欧洲思想界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 。
通读“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一目。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启蒙运动是社会对 的新要求,也是文艺复兴以来 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经从对 的崇拜发展到对 的崇拜。
(2)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应该满足对 和 的要求。它为批判
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 。人的解放包括 的解放和人的 的解放两个方面,即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4)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的影响的还有充满个性的 ,可以说启蒙运动使得 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5)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 和 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能力提升]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新发展,说说“新发展”体现在哪里?(提示: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考虑)
[想一想 我的疑问]
.
班级 学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宋明理学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a b)
2、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a b)
3、归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目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一、背景(阅读“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目)
魏晋时期, 和 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 的先声。理学在北宋新儒学思想家们兴起的 中孕育而生。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阅读“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一目第一、四段,“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一目,“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一目,并结合所给材料,分点回答)
1)二程: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
2)朱熹: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一〉》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其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朱熹《大学格物补传》
3)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陆九渊集》
4)王守仁: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王阳明《传习录》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阳明《传习录》
生活时期 主要观点
程颢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想一想 我的疑问]
.6.3 专制下的启蒙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兴起过程[a,b]。
知道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主张[a,b](人物、代表作和观点)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回答启示类问题)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阅读“呼唤民主与自由”一目,完成下面空格。
(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随着 和 运动的深入发展,也随着 的发展,西方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的兴起, 的开辟和英、法等 民族国家形成等。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终于促成了 世纪和 世纪的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从 、 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 和 等国家。
(3)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他们都以 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 ,为推翻欧洲 制度的 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他们反对宗教迷信,提倡 。力图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他们关注社会,希望用 的光辉映照出一个 、 的光明时代。
阅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政治主张 地位
伏尔泰 《哲学通信》 提倡 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 自由、 自由、 自由以及在 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 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 ”,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是启蒙运动的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他提出了 的学说,认为 和 的保证是权力的分立。立法权应属于 ,行政权应集中于人民选举的 机构。而不是 的委员会,司法权应独立于 之外,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的发展,它体现了 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奠定了 基础。 是 学说和 理论的奠基者。
卢梭 《 》、《 》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认为 、 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 ,因此他号召人们向不合理的 开展。他提出了“ ”的主张,否定了 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 政体的蓝图,成为了法国 的思想先导,并 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他是启蒙运动 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称为 的捍卫者。
[想一想 我的疑问]
.4.3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目标: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a b)
2、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 b)
3、概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指导意义
□知识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阶段
1)背景:文革结束之初,“左”的思想并未根本改变;
2)思想内容:
①文革结束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②发表《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
2、形成阶段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思想内容:
①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
②十三大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深化阶段
1)背景:国际: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国内: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时期;
2)思想内容:
①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
A 社会主义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三个有利于”的实践判断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通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在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体系。
③在_________________上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时间:
2)内容:
3)回答了
重大问题。
□我的疑问: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会考要求:《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a,b];“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a,b];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a,b];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a,b];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b]。)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可通过课本的直接结论或文学作品了解)
体会古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文学的美感。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通读全文,完成下表空白处。
题材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成就(地位)
先秦诗歌 无 《诗经》 是中国 的一部 总集。
楚辞汉赋(略) 屈原 《离骚》 与“ ”并称于世,楚辞体以此又名为“ ”。
《九歌》《天问》 略
唐诗 李白 略 以 和 著称,后人称为“ ”。是屈原之后中国 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 三吏,三别,《秋兴八首》、《 》、《春望》、《 》。 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 与鲜明的 色彩,杜诗被后人称为“ ”,杜甫则有“ ”的美誉。
宋词 略 有巨大贡献的人物;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柳永 略 清欠婉约,在宋元时代 最广。
略 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及其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辛弃疾 略 高超的艺术功底、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 的集大成者。
元曲 关汉卿 《 》 揭露 、讴歌 。
明清小说 罗贯中 《 》 是 的作品,为后来的 小说和 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水浒传》
吴承恩 《 》 表现出要求 、冲破 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红楼梦》 揭示了 和 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说说《诗经》的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的特色。
3.如何理解南朝沈约的: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
[想一想 我的疑问]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c];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a,c];火药的发明及使用[a,c];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a,c]。)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为课外阅读内容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1.通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发明及改进过程 主要应用 外传(西传)
造纸术(书写材料变革) 秦汉时期书写材料有 最早的纸可能出现时期 时; 因纸封侯,此纸称为 ;特点是 纸在 中广泛引用,使得信息的 、 和 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指南针(方向测定技术) 最初称为 ,大约出现在 时期,史料证明《 》;北宋新式指南仪有 和 分别对此的描述是《 》和《 》。 指南针应用于 ,对于 和 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 的发展意义重大。
火药(冷兵器的终结者) 火药发明的条件:与古人 长期实践有关;对火药原料 物质性能的认识。较早提到火药的是 葛洪的《 》。 应用于战争:唐末宋初: 明代:
印刷术(文化传播媒介) 早期的印刷术 宋代 创造 代王祯创制 又发明 明代中期, 在江苏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所知最早的印刷品是 。活字印刷的特点; 使用铜活字技术印刷最大的一部书是
2.阅读前四子目最后一段,找出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的贡献(影响)分别是什么?
[能力提升].阅读课本P25页,本专题导语第一段,谈谈你的感受?
[想一想 我的疑问]
.4.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a b)
2、毛泽东思想的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时间、内容、意义。(a a)
3、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知识整理:
1、毛泽东思想的酝酿: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背景:国民革命中,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著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3)观点:前者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后者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8-1937.7)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进攻中心城市的失败。(城市敌强我弱)
(2)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标志: 道路的形成。
(4)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条件:稳定的环境,斗争的实践
(2)著作: 、
(3)思想:对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4)1945.4: 确立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它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及新中国成立后
著作: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
思想: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中共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方针,采取社会主义______和社会主义______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改造
2、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正确处理 的矛盾;正确处理
的关系。
影响: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目的前途 先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群众基础 不敢发动群众 有广泛群众基础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的疑问:
.1.1 百家争鸣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1、说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a b)
2、简述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a b)
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注:“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一、通读教材,完成表格。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二、阅读“孔子和早期儒学”一目,结合所给材料,完成表格。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4)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 ──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5)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轲《孟子·尽心下》
6)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轲《孟子·告子上》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况《荀子·天论》
8)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荀况《荀子·议兵》
9)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况《苟子·性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生活时期
主要观点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教育思想
[想一想 我的疑问]
.1.2 汉代儒学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的背景、经过、影响,简述董仲舒的主要观点(b b)
2、简述汉武帝创建太学的影响(a a)
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注:“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知识点和“‘焚书坑儒’批判”、“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二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一、背景(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一段)
1、中国“ ”局面得到巩固
2、 体制大体定型
3、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二、经过(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二、三段)
1、汉武帝初年,起用 ,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核心:确立 独尊地位)
(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3)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4)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5)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班固《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6)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
7)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四、影响(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四段)
积极:
消极:
五、太学(阅读“太学的出现”一目)
1、出现时间:
2、意义: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 学校。
2)是 的标志。
3)对民间:
4)对儒学:
[想一想 我的疑问]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习目标: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 b)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a b)
3.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及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知识整理:
结合教材填写以下表格: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背景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作用
□我的疑问:
.6.2 神权下的自我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知道下列人物及其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及其代表作[a,b]: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a,b]。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b](可以通过作品所讴歌的精神或原则来感受人文主义的精华)
补充:知道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材料: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原罪) 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提倡禁欲主义,追求天堂的幸福……人生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的罪孽就只有求助于教会,用忏悔、祈祷来求得上帝的恩泽,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死后才能进入天堂。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是上帝的奴仆,是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世纪“黑暗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阅读“人性的启蒙”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国别 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主旨 其他1 其他2 走向
但丁 赞颂 ,并率先揭露了 。 有人将这两部作品并列称之为“ ” 这三人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 ” 从讴歌人性的本能到更高的追求,表明文艺复兴从 走向 。
《十日谈》 讽刺了基督教会的 与 ,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
意大利 彼特拉克 《歌集》 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 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戏剧家) 《 》 借作品歌颂了人间的 ,提升了人性的 。 他是文艺复兴 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3.达芬奇有什么代表作?
4.从课本中找出描写“宗教改革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
5.根据书本或上述问题的回答,谈谈你所理解的人文主义。
[想一想 我的疑问]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1、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b c)
2、列举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a a)
3、归纳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a b)
4、知道李贽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注:“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一、原因(回顾必修一、二所学知识)
1、政治: 制度趋于衰落,王朝更替带来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2、经济: 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二、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著作、影响(阅读教材第一至四目内容,结合第19、20页“资料卡片”及所给材料,分点回答,完成表格)
1)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李贽:《续焚书》
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3)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炎武《亭林文集》
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顾炎武《亭林文集》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4)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一》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 著作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想一想 我的疑问]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看一看 学习目标解读]
概述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a,a](时间+字体+字体特征)
知道书法名家的姓名、时代和擅长字体(尤其是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a,a]);
概述绘画的起源及演变特征,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要有一定的了解[a,b]
“戏曲”不做会考要求,但高考略有涉及;“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课外阅读。
[试一试 梳理基础知识]
阅读“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完成空白处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 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 的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 运动和 ,表现 、 、和意境,具有特殊的 。
字体 产生发展年代 特征 代表人物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阅读“画中有诗”完成空白处
①中国绘画的历史 ,从石器时代到先秦两汉都保留有许多绘画的遗存,且载体多样(例如陶、石、砖、帛等等)。 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此画又称“ ”。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 、 、 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又有 和 的区别。
② 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 为主要描绘内容。此画的灵魂是 ,在创作上不拘泥于形式,注重传达主观情致于神韵。
③文人画又称“ ”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创作上强调 ,追求 ,融 、 、 、 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人文素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朝代) ,宋代苏轼描述其特点为“ ”。所谓“ ”其实也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
[能力提升].根据上述两题概括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想一想 我的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