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若尔盖湿地
苍南中学 梁小燕
若尔盖湿地
除河流、湖泊和沼泽外,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有哪些?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沙漠 滩涂 水库
深海 冰川 稻田
湿地:水位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区域。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泥炭沼泽湿地,黄河30%多的水量都由这片湿地提供,它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区内植物207种,其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胡兀鹫、秃鹫、大天鹅和“三大国宝”之一——黑颈鹤等30多种。
1、结合图1和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当地有哪些重要价值?
图1:
湿地价值
提供农产品;提供水资源;旅游观光;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思考A湖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
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会考要求:
湿地 概念和类型 a
价值 b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c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一、概念和类型
二、价值
提供农产品;提供水资源;旅游观光;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航运等
三、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以洞庭湖为例)
自然:暴雨、洪水倒灌致泥沙淤积
人为:上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1、主要问题:
湖泊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2、湖泊萎缩原因:
3、措施: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河湖疏浚等
3、 B草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思考:
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⑵简述该环境问题的危害?
⑶说出整治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荒漠化
材料三:若尔盖湿地1961——2008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均值变化图(图2—1和图2—2)
材料四:若尔盖县人口从建县几千人增加到2006年约7.3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农业面积急剧扩大。若尔盖草原盛产虫草、雪莲花、大黄等名贵中药材,每年采药多达7万人次。2005年实际载畜量达到306.7万个羊单位,全县草场理论载畜量186.51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64.4%
材料三:若尔盖湿地1961——2008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均值变化图(图2—1和图2—2)
材料四:若尔盖县人口从建县几千人增加到2006年约7.3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农业面积急剧扩大。若尔盖草原盛产虫草、雪莲花、大黄等名贵中药材,每年采药多达7万人次。2005年实际载畜量达到306.7万个羊单位,全县草场理论载畜量186.51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64.4%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变干
人为原因:过度垦荒、滥挖滥采、过度放牧等
措施:退耕还草、植树种草、禁牧、轮牧、合理规定载畜量、合理采挖、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移民等
危害:经济损失巨大;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土地生产力下降,引发饥荒等
会考要求: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一、含义
二、荒漠化成因
(以西北为例)
植被:稀少
过度开垦
西北荒漠化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吹扬
土壤:沙性土壤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不合理用水等
三、危害
经济损失巨大;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土地生产力下降,引发饥荒等
四、措施
生物措施:建设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禁垦、禁采、禁牧、轮牧、合理规定载畜量、合理采挖
工程措施:建设草方格沙障
社会措施:生态移民
会考要求:
荒漠化 含义 a
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c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
南方丘陵地区的红壤裸露
云贵高原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2011年会考真题)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2.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B
会考真题
(2009年会考真题)右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4.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A
C
5. (2010年浙江会考真题)图l4为我国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由于在长江上游实施
生态工程,使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减少;由于在湖区实施 工程,使湖泊面积扩大,从而对长江径流的 功能得到了加强。
防护林(退耕还林)
退田还湖
调蓄
长江中上游
温州
4、据统计,温州市中西部山区出现“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土层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人为原因主要是
。
2)根据温州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如何进行治理?
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垦、
降水较多且集中,水蚀作用明显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调整农业结构
低山丘陵为主,易发生水土流失
陡坡开荒从而破坏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