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温州市高中优质课地理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温州市高中优质课地理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8-24 15: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联合国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
“在控制荒漠化和荒漠化生态恢复
重建方面,中国取得了不少骄人
的成就,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别国
借鉴效仿。”
思考:类似于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森林资源的锐减等
必修3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永强中学 关阳阳
会考要求: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①荒漠化的含义(a)
②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产生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c)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①湿地的概念和类型(a)
②湿地的重要价值(b)
③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c)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我们来分析
从下图A、B、C、D或其他地区任选一个区域进行分析,同桌互助,完成学案1上的表格。
所选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读我国西北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及
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分析图示地区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
(2)图中有较多流程较短的河流,写出这
些河流的水源补给方式
(3)分析图中历史古城湮没在沙漠中的
主要原因。
(4)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的
雪线的变化是( )
A、上升,即向山顶退缩 B、下降,即向山脚扩伸
C、无法预测 D、没有变化
(5)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在农业生产上要做好哪些工作?
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蒸发大
高山冰雪融水
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风沙侵蚀
A
①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工作;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推广节水农业、
合理调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等;③建立农田防护林、防沙林
巩固复习1
巩固复习2
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调蓄洪水
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供水
水产业
航运
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真题演练
(2011年会考)
l5、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
失区。图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D
真题演练
(2011年会考)
图5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0~2l题。
2O、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
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21、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
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B
真题演练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
A、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
C、美化环境 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
所选区域 生态
问题 产生
原因 产生
危害 治理
措施
A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最大,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自然:
丘陵地形;降水集中
人为: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植被破坏。 土地退化,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交通。 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等
所选区域 生态
问题 产生
原因 产生
危害 治理
措施
A 湿地减少
湿地质量下降
湿地污染严重 自然:
气候干旱;海岸侵蚀
人为:
人口极具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加剧,大量围垦和开垦,占用湿地 湿地的价值受损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转变湿地利用方式,退建设用地还湿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湿地旅游等。
所选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B
黑土退化
湿地减少
森林破坏 过度开垦
沼泽地的过度开垦
森林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
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农业产量下降
生态变化
地球之肺受损 恢复土壤肥力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C 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漠化 ①山高坡陡,雨水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较慢,土层薄瘠不易留存;②人口增长过快,乱砍乱伐和土地不合理的利用 土地退化 保土蓄水
植树造林
生态移民
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D 土地沙漠化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农作物
沙尘暴
交通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E 水土流失 ①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②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开矿 洪涝灾害
土地退化 ①调整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②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区域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产生危害 治理措施
F 土地盐碱化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②不合理的灌溉和抽取地下水,排灌不畅 土地退化 合理使用地下水,调节控制水盐运用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资源的宝库”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