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温州市高中优质课地理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乐清骆婵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温州市高中优质课地理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乐清骆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8-24 15: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会 考 复 习
必修Ⅰ约40%
必修Ⅱ约40%
必修Ⅲ约20%
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a-识记: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b-理解:简述、简释、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和与地理有关的基本国情、国策;解读地理统计数据和图表。
C-应用:利用各类信息材料说明地理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图上正确填绘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比较和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阐述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①荒漠化的含义 a
②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c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①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a
②湿地的重要价值 b
③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c
课程标准
会考标准
1、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下列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青海湖 ②旱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森林



C
3、上述湿地中,属于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分别是
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
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 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
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
度达95%。
C
荒漠化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分布图
荒漠化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分布图
土地荒漠化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

然 气候 ①降水稀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 ①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现象加剧; 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力度。
地形 ②地势较为平坦
植被 ③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土壤 ④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

为 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因地制宜]

然 气候 ①暴雨集中,对地面的冲刷力强;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力强;
植被 ③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
土壤 ④土质疏松或土层薄,易被侵蚀;

为 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分析模式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①荒漠化的含义 a
②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c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①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a
②湿地的重要价值 b
③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c
课程标准
会考标准
1、根据材料说明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实施的原因。(4分)
2、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海涂围垦工程对苍南的
影响。(8分)
3、《苍南县湿地区块保护控制概念规划》 正向全县征求
意见,你对湿地保护有什么好建议?(6分)
①苍南县地理区位日益突出,对推动温州成为长三角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作用明显;
②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多地少,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不足
①有效拓展苍南发展空间和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制约,
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沿海港口交通和渔船避风现状
③加剧海浪对堤岸的侵蚀 ④破坏生物多样性
随堂练习
据报道,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
亚热带湿润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
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C
A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B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D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