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他
它
她
我国古代已有这个字,读作jiě。
新文化运动后女权运动的兴起后才出现了tā这个音。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阿荣旗四中 田成文
领导阶级
方式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背景:新旧思潮的冲突
内容一:思想革命
1
2
※
内容二:文学革命
积极影响
1
2
3
消极影响
地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方式/ 特点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事件
领导阶级/派别
口号
报刊
性质
代表人物
时间
意义、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 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接受了民主和科学洗礼,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改革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先进知识分子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族权生)
民主科学
《海国图志》
《时务报》《国闻报》
《民报》
《新青年》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
康有为,梁启超,
严 复,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
胡 适,鲁 迅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领导阶级
方式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主阵地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阅读教材56页第一二段--5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改革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先进知识分子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民国初建,百姓欢呼雀跃,门口对联“民国万岁,天下太平”
军阀混战,苛捐杂税繁多,对联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
1914年孔子生日,袁世凯在孔庙进行了大型的祭孔活动。
背景篇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
旧思潮
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冲突
新思潮
1915年,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青年杂志》,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1915新文化运动
NEWS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3.代表人物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白话文
反对旧道德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曾在此居住)
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
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曾经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
原名
《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作者:沈嘉蔚
胡适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辜鸿铭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4.重要阵地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一份杂志
一所学校
一群青年才俊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主要内容一: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提倡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新思想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思想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
政治上:民主政治+民主思想
内容二: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重形式
难理解
旧观念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影响篇
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一种现象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意义
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民报》
“三民主义”
《新青年》
“民主科学”
2.接受了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
影响篇
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群情激愤的北京学生
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5月4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群情激愤,举行捍卫国家主权的游行示威。
材料三:
官方祭孔
打倒孔家店
问题探讨
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孝敬父母(孝)
友爱同学(义)
尊敬师长(礼)
热爱祖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