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性必修2》习题 第6课
一、单选题
1.如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 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
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
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 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3.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 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
5.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已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C.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 D.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6.自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7.1988年,《时代周刊》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8.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47年的30%下降至1993年的17.6%,到2000年只占15.8%。材料表明美国( )
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B.制造业发展倒退
C.经济竞争乏力 D.制造业缺乏技术创新
9.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 500人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前者的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10.“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正显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这表明现代科技发展( )
A.更新换代很迅速 B.永远无法结束
C.开始孕育新产业 D.一国难以把控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エ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タ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 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エ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近代的股票市场,是逐渐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发展起来的。随着在华外国股份制企业营业发达,投资者获利丰厚。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规定不管经营如何,每年都发放10%的股息。投资者把购买股票看成获利的极好途径,以致购买股票,极少过问公司的经营状况。《申报》曾经报道:“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何妇,竞往附股,唯恐失之。”钱庄见有利可图,大肆放款,有些钱庄“资本不过数万之多,而放账竟多至数百万”。上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股票交易的高潮。1882年6月,上市交易的股票仅有10种,到了1883年4月,则达到29种。股票市场的价格均超过了股票的票面额,高的甚至超过数倍,股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国际市场丝织品出现波动,引发国内商号乃至钱庄倒闭,对市场形成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全融风潮,股市一落千丈,最终酿成巨大灾难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的三次全融风潮及其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一方面战后自由贸易扩大,通胀率保持在低位,美国企业的管理和党争力迅速提高,多种发明和技术如汽车、无线装置、电器和石化产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前景。美国经济更是进入著名的“柯立芝繁荣”,基本面支持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战时公債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1929年崩盘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水平接近20倍,当时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高的。
——摘编自杨宝忠《美国股市百年发展史:读懂它,就读懂整个西方证券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股市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美两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股市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据材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可知油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友好结盟的史实,故选D项;依所学,1949年中苏建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依所学,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存在作画者个人意图与美化的场景,排除B项;依所学,中苏友好关系反映了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核心,排除C项。
2.B
【详解】
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科学技术增加物质财富同时也使得人被异化,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B正确;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排除A;人类的异化是科学技术导致的,而非自身发生,排除C;D与题干主旨脱节,排除。
3.A
【详解】
通过农业领域的一系列革命,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交易平台”“种植技术”等,体现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A项正确;农业向商品化发展没有概括出印度农业的三大革命和“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等内容,B项错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只是印度实现粮食自给的部分原因,C项错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概括,不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D项错误。
4.A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A正确;B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表格没有涉及知识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C、D。
5.B
【详解】
根据材料“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并结合所学可知,21世纪,世界工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概念,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故排除CD。
6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人的更新换代是多种现代技术共同发展的结果,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故D项正确;机器人的使用不会缓解人口压力,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与推动经济全球化无关,故C项错误。
7 C
【解析】材料“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C项正确。
8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现代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美国“新经济”兴起,制造业产值比重降低,即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故选A项。
9 C
【解析】根据材料“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前者的比例更高(远高于81%)”可知,科技影响人类生活,故选C项。
10 A
【解析】材料“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正显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反映出现代科技发展更新换代迅速,故选A项。
11.
(1)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答出3个方面即可)
(2)美苏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对斯大林模式改革的需要。(答出3个方面即可)
(3)政府应为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队伍建设;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等。(答出2个方面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中从杰弗逊到罗斯福总统的对科学的态度,概括出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根据材料“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形成了‘エ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概括出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根据材料“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可以概括出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根据材料“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得出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
(2)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原因有美苏争霸的需要、二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根据材料“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等信息,可知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出于改革斯大林模式的需要。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验、教训和努力的方向等角度来谈基本的启示。可以从政府的支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结合、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重视发展科技等角度回答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2.
(1)共同特征:股市(虚假)繁荣;盲目性和投机性;缺乏政府监管;股市崩溃破坏力大等。
(2)背景: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文明传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等。美国: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柯立芝繁荣”的刺激,国际资本的流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贫富分化的加剧;银行信贷的实行等。
(3)认识:要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律约束;资本市场要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股市有风险,人们投资需要理性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经营如何,每年都发放10%的股息”和材料二“基本面支持了投资者的信心”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股市(虚假)繁荣;根据材料一“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何妇,竞往附股,唯恐失之”和材料二“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可以概括出盲目性和投机性;根据材料一“钱庄见有利可图,大肆放款”和材料二“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等信息,可以得出缺乏政府监管;根据材料一“出现了全融风潮,股市一落千丈,最终酿成巨大灾难”和材料二“1929年崩盘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水平接近20倍”等信息,可以得出股市崩溃破坏力大等。
(2)中国的背景,根据19世纪末期的中国近代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上的政府腐败和民族危机;经济上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思想上的西方思想的传入等角度回答。美国的背景,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上一战后的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上的“柯立芝繁荣”的刺激、国际资本的流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贫富分化的加剧、银行信贷的实行等角度回答。
(3)本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验、教训和努力方向等角度回答,从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律约束、资本市场要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股市投资需要理性等角度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认识新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的意义。
课程标准
重点:新科技革命的开展及主要表现;
难点:新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材料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产能过剩,优化了资源配置,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二战中的军事需求;二战后军备竞赛的要求;二战后发展经济的要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一)总体概况
1.世界: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成就: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中国:
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
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二)具体成就
1. 计算机技术
1946年,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 网络技术
历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演化为互联网,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意义: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3. 人工智能技术
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历程:①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②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③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④“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纷纷出现。
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无人车间
互联网
4. 航天技术
历程: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意义: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运载火箭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5. 海洋技术
世界: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①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②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6. 新材料技术
特点: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新材料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意义: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纳米材料
蛟龙号
开拓了新的
生产领域
影响经济
增长模式和管理方式
导致社会阶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
一
三
二
四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
传统商务:是通过现金、汇款等为主,商务采用的是面销,打电话、参加展会传统商务是通过在电视媒体、杂志、公交车以及户外架台广告等传统商务采用全国连锁经营模式,代理、直营等开实体店。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上付款、转账等为主,宣传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等,传播的范围变广,速度变快,电子商务采用网点为主的经营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
旧
新
近代通信方式:电报,有线电话,书信,口信等,信息载量小,用时长,受到地理交通影响。
现代通信方式: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等。特点:速度快,成本低,准确性高,保密性强,方法多样,信息量大。
传统制造:依靠人力和一些基础设备完成,制造的产品有限,性能较低,人工成本高。
智能制造:是通过利用互联网的等手段,让信息化系统和机器人结合,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对生产情况及时展现和分析,能提高效率,降低错误操作,减少人工成本等。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影响经济增长模式和管理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A.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B.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要求管理者以市场为主导,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社会阶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科技进步解放了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活待遇,社会待遇明显提高,许多国家中产阶级不断扩大。
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中产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学习、努力、科学研发从而掌握管理权、科技专利等等进而掌握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一群人。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
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者大幅度减少,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增加。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信息与通信、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等等。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现代科学技术后,我国的物流业在电子商务的引领下快速发展起来,为生活提供了便利。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
A.网络和智能手机。
B.众多的搜索引擎。
C.应用程序的开发。
D.自媒体出现。
人类思维的变化
新科技革命的启示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思考: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A
2.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已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C.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 D.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B
3.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直接推动力是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两极格局的建立
B
4.当今“无人码头”“无人仓库”“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的出现是哪一技术的产物( )
A.人工智能技术 B.航空航天技术
C.海洋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A
5.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业兴起的前提条件是
A.国际投资的发展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深入 D.便利的交通
B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