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21: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是一幅“日环食”的图片,下列现象中与“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凸面镜成像 B.“手影”游戏
C.池水变“浅” D.紫外线验钞
2.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  )
A. B. C. D.
5.决定平面镜的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6.下列叙述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起舞弄清影 D.湖光映彩霞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影子的形成
C.雨后的彩虹 D.海市蜃楼
8.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将变小
B.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9.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10∶51 C.15∶01 D.21∶10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在铅笔的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4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12.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13.下列四幅光路图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是(  )
A.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物体
B.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C.太阳在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1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向右移动,折射角减小 B.光斑保持不动,折射角不变
C.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增大 D.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
15.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二、作图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小丑玩偶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7.如图所示,某时刻点的人恰好看到平静水面上方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在水中的像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18.如图乙所示是一条小鳟鱼在水中观察蜻蜓的场景,请在图中画出小鳟鱼看见蜻蜓的光路图。
三、填空题
19.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_____ (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的缘故。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路灯______m。
20.炎热的夏季,游泳成为很好的健身消暑运动,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切勿到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如图所示,男孩作出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光线从________射向_________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21.人们把红、绿、______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相同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_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
22.傍晚小明沿岐江边一段平直的观景栈道行走,看到对岸美丽的灯景在水面成像,如图所示,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在行走过程中,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在水中的像相对于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且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B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根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请帮助其判断:入射光线是______,光线OG是______折射角为______度,AB的右侧是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24.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点燃蜡烛A,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后两空均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
25.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方向射出。这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AO的夹角为______。
26.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_____;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28.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可绕其上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3° 22.1° 35.4° 40.9°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在较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2)不断改变蜡烛A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都能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__;
(3)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每次蜡烛A的像和蜡烛A到玻璃板的格子数都相等,可以得到结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B
7.A
8.C
9.A
10.C
11.AD
12.D
13.C
14.D
15.D
16.
17.
18.
19.光的镜面反射 6
20.水中 空气
21.蓝 白 3×108
22.反射 静止 不变
23.EO 折射光线 45 空气
2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B
25.OD 120°
26.44°
27.竖直(垂直) 顺 60° 光路可逆 漫
28.法线 不能 在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9.黑暗 相等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