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前滚翻》说课课件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鱼跃前滚翻》说课课件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0-22 17: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鱼跃前滚翻》
二、教材背景学生情况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六、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六个方面
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运动形成的规律。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增强健身实效为出发点,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
二、教材背景学生情况的分析
1
教材内容的分析
技术角度
锻炼价值
教材地位
“鱼跃前滚翻”属于体操技
巧的滚翻类教材,教材在初
二教材中首次出现
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
培养学生动作灵活,反应敏捷
“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
蹬、跃、撑、滚
2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6年级(6)班学生,共40人
集体荣誉感很强
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滚翻第一课次后,班里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
“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为本节授课打下良好基础。
班级纪律好,学习能力强
二、教材背景学生情况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
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技能与发展目标
7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柔韧和协调能力。
第二次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重点
难点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
教学方法
基本
结束
开始准备
教学方法——愉悦身心阶段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
学生
教学方法——增智促技阶段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恢复身心阶段
采用观察、模仿、体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小垫子”辅助教学。
2
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3
教学资源
4块小垫子、八块大垫子、
录音机一台、一个篮球场

操场教学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
收心热身阶段——开始部分
2
愉悦身心阶段——准备部分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4
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教学流程
五、教材过程的设计
队列练习,
提高兴奋性
教学流程
纠正错误
自主练习
讲解示范
分组练习
游戏、专项操
培养兴趣
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
课课练、放松
操,结束课程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2
激发兴趣阶段——准备部分
垫上专项操
(6节)
每节4x8拍
第三节:体侧运动
第二节:上肢运动
第五节:坐位前屈运动
第六节:活动手腕、脚踝
第四节:体转运动
第一节:头部运动
2
激发兴趣阶段——准备部分
诱导练习:
1、团身滚动,4次。
2、半蹲后摆开始做
兔跳练习,5次。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30分钟)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集体练习
1、“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练习
(1)复习技术动作,规范动作要领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1)复习技术动作,规范动作要领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自主练习
2、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学生在教师保护下自由练习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1)复习技术动作,规范动作要领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自主练习
3、跃过同伴拉开的绳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2)积极观察、进行自我评价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教师评价,
小组讨论进行自我
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
学生分组练习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3)教师指导、学生示范并练习
教师讲解、学生示范
学生自主练习
5、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
3
育心强体阶段——基本部分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4)课课练
立卧撑跳起X2、俯卧撑X2、前后交换步跳X2
4
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
课后小结
理解、认识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事求是
顽强拼搏
公平竞争
4
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团结协作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
1
运动心率曲线图
2
练习密度
35% —— 40%
130-140次/分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
3
本节课达到的效果
强度、密度适宜
本节
体育课
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
课堂气氛活跃
认知明确、技能掌握优良
谢谢!
恳请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