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三路长拳说课课件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武术三路长拳说课课件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0-22 17: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武术三路长拳


主讲人: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初中武术教材,长拳套路练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大多来自武打电影,在枯燥的重复练习中很容易会失去兴趣,所以本课主要是维持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加强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内容设计由易到难,不断递增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利用所设计动作的攻防技击含义,采用合作练习,加强对动作理解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消除重复练习的枯燥,使“拳练百遍”也变得有趣,通过比赛加强武术套路的练习,并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勇于展现自我、乐于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使本课学习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三路长拳全套动作除起势和收势外,共分为四段,本节课属于第一段后四动作,整套动作结构简短,动作精炼,起伏转折、快慢停顿过渡衔接自然,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会。三路长拳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体现武术的基础动作。以基本功为例,如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基本腿法(蹬腿、弹腿)等,都是从武术的基础动作和技击的角度编排的。再以手型为例,如套路中的马步冲拳,抡臂砸拳等,要完成这些动作不仅要发力完整,步法灵活,而且手、眼、身、法、步、神、气均要协调配合。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乐于与同伴交流,可塑性较强,敢于表现自我,而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设计和组织能力。另外,六年级学生对武术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在教学中可利用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分组练习、分组展示等激励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学习目标,基本掌握三路长拳的套路,体验学习的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发展学生的武术认知能力,提高其对
武术的热爱。
技能目标:(1)了解长拳第二段动作的先后顺
序和练习方法。
(2)初步掌握第二段动作,并能在
教师叫动作名称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情感目标:注重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武术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对武术武
德的了解、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路长拳第一段后四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正确、连贯、协调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
2、跑步热身,进行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正踢腿:起腿要轻、
踢时要快、
落腿应稳
教学过程:
侧踢腿:注意方向
起腿轻
落地稳
外摆腿:挺胸塌腰、
松髋展髋,
外摆成扇形
教学过程:
内合腿:挺胸、塌腰、
松髋、展髋,
内合成扇形
与外摆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教学过程
基本部分:
1、复习三路长拳第一段前四个动作
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冲拳
2、集体演示,老师纠错
3、学习第一段后四个动作
①弹腿冲拳 ②大跃步前穿(难点 )
教学过程
③ 弓步击掌 ④ 马步架掌
其中,大跃步前穿动作复杂,采用分解教学和整体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这动作。4、采用方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教师讲解、学生跟练、学生自学、教师巡回纠错、集体演练、教师点评。
教学过程
结束部分:
1、放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心率慢慢达到正常水平,同时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舒缓身心。
2、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3、师生再见。
教学过程
运动负荷预计:
1.心理负荷预计:本课的学练形式大部分是以学练的形式表现的,预计学生将会以比较兴奋的心理状态,热情高涨的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得到充分体验。
2.生理负荷预测:运动量:中偏上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练习密度:50%左右
教学过程
场地器材:
1、篮球场
2、移动音箱
课后反思
本课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结果还是让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的问题。
1、自己对新动作的教学教法在细节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忽视了自己面对的学生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对一些武术基本的手型、手法、步法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做出来的动作死板僵硬。
2、在上课期间自己做得说得过多,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没有把学习完全的还给学生。不仅收到的效果不好,而且自己的身体也不能承受。应多给学生时间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己消化。
3、对于武术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开展得还不够,毕竟武术同别的专业不一样。任何说的,看的,做的最终都要拿到实战技击上来,现在我就在思考以实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怎么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又不会过度,出现安全事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