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声 声 慢
李清照
链接高考考点——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其中表达方式主要分抒情、记叙、议论、描写等。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学习目标: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1、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2、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3、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4、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走进
风华绝代的
李清照
瓦中花
预习检查
1.填空
李清照,号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丈夫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美。
李清照,号 ,山东济南人,宋代 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留有作品集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易安居士
婉约派
易安体
《漱玉词》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走近李清照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 词风:清新自然、清丽柔媚、明快恬适。 后期的词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
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愁
文体知识 易安体
李清照是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个人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
一剪梅
李清照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1
醉花阴
1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
声声慢
2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
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
3
词坛--旷世才女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①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读后思考
词眼: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合作探究:
A:缘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的愁呢?
B:怎样写愁: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
C:怎样入愁: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
二、移情入境,研读探讨:
愁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1151-1156年: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作者经历: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作者为何而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流离之苦
孀居之哀
情愁 家愁 国愁
怎样写愁?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叠词运用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心 情
感 受
茫然无着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环 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1.可使所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
2.具有音律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 高》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首句运用叠词的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四顾茫然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
2、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次第:光景、情况。
戛然而止的写法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一)直接抒情——2
照应开头一句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怎样入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三杯两盏淡酒,
淡酒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急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2、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3、王实甫《西厢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5、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之情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西厢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雨滴梧桐,
敲碎人心。
细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意象 内涵、作用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渲染愁情
象征离愁,怀乡之思
孤独愁情的寄托
象征孤寂
哀伤,愁思
“愁” 的象征
景哀,声哀,人哀,
岂不“哀”言述说
国愁,家愁,情愁,
怎一“愁”字了得
三、总结全文,提升感悟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
秋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首
尾
呼
应
直抒胸臆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半世漂泊感生平
一般愁字别样情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练习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当堂训练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词人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感叹时间难熬。
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
D.作者在本词中如实地写出了她个人的遭遇和心情,而造成她个人惨况的原因包含深刻的时代因素和社会因素,因而本词又蕴含着她对时代 的悲叹,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召力。
A
达标检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与《声声慢》有何不同?
提示 : (找意象,抓关键词)
香残 雁 锦书 西楼 相思 闲愁
情感: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本课笔记
本课练习题
默写本首词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