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二选一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入仕为官
B.说走就走的背包客,寄情山水的归隐人。
——田园隐士
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田园诗歌的始祖
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
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史料记载: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黑暗,陶渊明曾多次辞职,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
初读诗歌 理解大意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园田居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后如何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性)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
“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它是不是根本原因呢?请在诗中继续寻找答案。
为何而归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为何而归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1、“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
3、说明作者身在宦海,
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对自由的向往。
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向何处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特点: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语言质朴自然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
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陶诗——白描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朱自清——工笔细描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归后如何
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情的是哪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闲适、自由
喜悦
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凸显出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小结
《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诗人回归田园前后的心情及田园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后愉悦的心情。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