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第二中学高一物理 行星的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恩施第二中学高一物理 行星的运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8-24 17: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一、行星的运动
浩瀚的宇宙
1、地心说
代表人物:托勒密
观点: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科学的足迹
2、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日心说最早于十六世纪,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一年的周期是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反映。
3、日心说的进一步完善
天才观察者:
第谷·布拉赫
科学的足迹
把天体位置测量的误差由10/ 减少到2/
第 谷(丹麦)
(2) 开普勒:
真理超出希望
3、日心说的进一步完善
科学的足迹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 谷(丹麦)
开普勒(德国)
四年多的刻苦计算

二十年的精心观测

8分的误差
→ ←
否定19 种假设


行星轨道为椭圆
若是匀速圆
周运动……
怎么回事
呢……
开普勒三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日地月运动
(面积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
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若tAB= tCD = tEK ,则sAB= sCD = sEK
开普勒第二定律
SEK
A
B
C
D
E
K
SAB
SCD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远处速度慢
近处速度快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
R3
T2
= k
半长轴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A
B
C
半短轴
半长轴R
太阳
小结: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即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即有: R13/R23=T12/T22
注意: k的大小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
或: R3/T2=k
行星轨道
焦点
太阳

短轴
长轴
太阳
在运用开普勒定律时注意:
▲ 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过比值R3/T2=k’大小由行星决定。
▲ 行星轨道都是椭圆,但与圆近似,故计算时可以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处在圆周轨道的圆心处。
开普勒定律的得出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后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 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A B
2. 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是 ( )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的周期就越

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的周期就越

C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短,公转的周期就越大
D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 周期最长
BD
3.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公式R3/T2=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B k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
C 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 T代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AD
4.在古代,人们对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 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 “地心说”认为____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日心说”认为______是静止不动的;这两种认识都是______(正确或错误)的
地球
太阳
错误
作业布置:
1.复习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2..预习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