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IV人教版声声慢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必修IV人教版声声慢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4 19: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典诗词的艺术天地
把你的热情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去吧!
学习因“热情”而快乐。
课堂因“热情”而生动。
人生因“热情”而精彩。
郭华西安高陵一中
声声慢
---李清照成名之作
导 学 案 反 馈
班级 14班 存在问题
完成情况
优秀小组 5、7、8 一、对意象的概念个别同学理解不够准确。
二、对词人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
三、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有待提高。
优秀个人 王丹 芦瑜 冯佳 赵冬蕾 田兴 赵阳
赵欣 张蕊 武翠敏 白露 张栋
勤于思考个人 龙佩珍 张豪 王菲
认真细致个人
习瑶 张团圆
进步最大 韩煜 王创东
特优小组 4
你付出一份,会有十份回报。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理解词的主题思想。
2、通过反复吟咏,分析词中的意象,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3、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李清照词的意境美。
勇敢地迈出一步,
就会海阔天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話解釋
我要找尋一些東西,但周圍一片清冷, 使我心情淒酸得很。在這個陣暖陣寒的季節裡,實在很難靜心休養的。兩三杯的清酒,又怎能抵得住晚上的秋風呢?雁兒飛過了,最傷心的原來我們以前是相識的朋友。
菊花遍地堆積,現在都已凋零憔悴,又有誰願意採摘呢?我守在窗前,一個人又怎樣等到天暗呢?細語潺潺,梧桐葉落,點點滴滴的志到黃昏時分,在這許多的情況底下,又豈是一個愁字可以形容得出來呢!
(10分钟左右)
内容:
1.自学你不明白的内容。
2. 导学案探究题目1---4。
要求:
1.强帮弱,“兵教兵”;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2.在组长的带领下集体交流,实现智慧整合。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解决个人疑难!
让生命在积极的探索中得到提升!
展示个性,展示风采
展示要求:
1、展示者紧扣题旨规范作答,书写工整,有条理。
2、非展示者保持安静,继续补充完善导学案,或关注展示内容,做好点评质疑准备。
展示自我,提高自信,
我不输给任何人。
题目 展示 位置及方式 点评
1 7,9B2 前黑板 4A2
2 6B2 口头 2A2
3 1,10B2 后黑板
3A2
4 8B2 口头 5A2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一种深深的愁思,请找出词中直接抒愁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首词的前三句形象地用了七组叠词来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请分析这三句抒发感情的不同层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
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3、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间接抒“愁”的,请找出这些意象,说说它们都有哪些内涵。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
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5)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小结探究三
词人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4、请赏析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层: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得尽呢?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
深层: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抒胸臆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情,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诵读
当堂检测
学科班长课堂总结
1、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2、评出课堂表现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3、学科班长寄言。
背诵并默写《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