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培优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培优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23: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培优卷)
一、单选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4.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5.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合理利用。下列资源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油
B.空气
C.赤铁矿
D.冰水混合物
6.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7.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8.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0.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___。
12.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 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___;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___
13.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
A 煤 B 地热能 C 太阳能 D 核能
(3)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
14.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15.“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B 汽车尾气排放C 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16.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三、实验题
17.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四、计算题
18.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参考答案
1.B
【解析】大理石、玻璃、泥沙都不可以燃烧,不是可燃物,小木条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选:B。
2.C
【解析】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盖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C。
3.B
【解析】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
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
故选B
4.A
【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
5.D
【解析】A、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赤铁矿中有氧化铁和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
6.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B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7.C
【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用水浇,油会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火不但不会熄灭,反而会因水的流动而扩大燃烧面积,应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而不是顺风,不符合题意;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符合题意;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扑灭,容易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B。
9.B
【解析】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
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
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
故选D。
11.清除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氧气
【解析】(1)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故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是利用了隔绝氧气而灭火;故填:隔绝氧气。
12.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H4(甲烷) CO有毒
【解析】(1)步骤一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二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根据灭火原理,使可燃物的燃烧火焰熄灭方法为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灭火原理可知,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等体积燃料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CH4;
②CO有毒,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有毒
13.天然气 A 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爆炸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均属于新能源,煤不属于新能源,属于化石燃料,故选A。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14.SO2 CO 3∶1 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解析】(1)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产生NO2、SO2等气体;
(2)图中可知一个甲烷(CH4)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一个Z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W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①根据以上分析,W表示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是:CO;
②图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Z是H2,W是CO,因此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3∶1;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15.C 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A
【解析】(1)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都会造成PM2.5,太阳能发电不会,故选C。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4)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错误;
B、提倡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正确;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低碳出行,正确;
故选A。
16.(1)可燃物;(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①不合理;②M;N
【解析】 (1)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具有可燃性,充当可燃物;(2)水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洒水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①“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不合理”,如表格中的L物质的着火点高于M和N,但是其熔沸点比M和N两物质低;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所以可燃物的着火点应低于500℃,应为表格中的M和N。
17.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解析】(1)白磷是可燃物,B图温度为20℃,通入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D图温度为80℃,通入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故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C中温度达到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而D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B、D实验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D实验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不需要做A。
18.44.76L
【解析】设:最少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x=64g
在标准状况下需要氧气的体积为:64g÷1.43g/L≈44.76L
答: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44.7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