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基础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基础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2 07: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滚动双测卷(基础卷)
一、单选题
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3.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装置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D.将煤炭加工成蜂窝煤,能使煤燃烧更充分
4.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液体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发射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CO
B.X为CO2
C.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5.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切断电源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6.2020年6月14日上午,浙江省温岭G15沈海高速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都是家庭最常用的燃料,一旦发生泄漏就有发生剧烈爆炸的危险。下列关于“用气”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连接管道阀门至燃气灶的橡胶气路一定要定期更换,以免因老化破损而漏气
B.燃气灶最好带有“熄保装置(熄灭保护装置)”,一旦炉灶熄火会自动关闭燃气电磁阀
C.一旦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请专业人士维修
D.查找燃气泄漏点的简单方法是,用燃着的打火机沿管道慢慢查找
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8.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0.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4)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白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2.“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B 汽车尾气排放C 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13.今年两会我国将氢能源板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氢能源作为新型汽车燃料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氢气安静地燃烧和爆炸的反应原理_____(填“是”或“不”)一样。
(2)将点燃H2伸入黄绿色的Cl2中,H2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放热,微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一样,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前,必须先_____。
②从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其结论:燃烧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14.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如图。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______。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3)科学家提出“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利用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______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你认为目前通过水获取氢气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制出______。
15.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5)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16.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 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___;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___
三、推断题
17.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是黑色固体单质,F是氧化物,I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A、F的化学式:A ________ ,F 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4)反应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 。
(5)反应②能 __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四、科学探究题
18.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水中的白磷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均填“燃烧”或“不燃烧”)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 (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填序号)。
(3) 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19.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____________;
⑵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
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
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A。
2.B
【解析】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项错误;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项正确;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项错误;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3.B
【解析】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D、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含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A可知,X的化学式是:C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产物是二氧化碳、氮气、水,它们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燃烧,故燃烧过程不一定需要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涂抹。错误。
B、书籍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损坏图书。正确。
C、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切断电源,再实行施救措施。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正确。
故选A。
6.D
【解析】A、连接管道阀门至燃气灶的橡胶管一定要定期更换,以免因老化破损而漏气,避免燃气逸出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B、燃气灶最好带有“熄保装置(熄灭保护装置)”,一旦炉灶熄火会自动关闭燃气电磁阀,避免燃气大量逸出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C、一旦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请专业人士维修,避免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事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燃着的打火机沿管道慢慢查找,会使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C
【解析】A、该实验使用的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可燃物,选项A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白磷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因此该实验可得出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选项B错误;
C、红磷、白磷均与氧气接触,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C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选项D错误。故选C。
8.B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A说法正确;
B.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9.B
【解析】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故选:B。
10.A
【解析】A、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
B、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也有一部分化学反应会吸热比如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就是吸热反应,错误;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不是甲烷,错误;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A。
11.混合物 氮气 BC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两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氮气分子,“”可表示的微粒是氮气;
(3)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废弃的排放量并没有减少,故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故选:BC;
(4)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12.C 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A
【解析】(1)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都会造成PM2.5,太阳能发电不会,故选C。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4)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错误;
B、提倡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正确;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低碳出行,正确;
故选A。
13.是 Cl2+H22HCl 检验氢气的纯度 不一定
【解析】(1)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均是氢气燃烧引起的,氢气安静地燃烧和爆炸的反应原理一样。
(2)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2HCl;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一样,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②从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可以得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14.石油 减小 煤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绿色 催化剂
【解析】(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石油;故填:石油;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减小,这是因为煤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空气,新能源的推广使用等;故填:减小;煤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故生成物中也应含C、H、O,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所以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要想使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还需要研制出能使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绿色;催化剂;
15.天然气 酸雨 2CO2+6H2C2H4+4H2O CO 3∶1 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酸类物质,生成物溶于雨水,使雨水呈较强的酸性,会形成酸雨;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4)图中可知一个甲烷(CH4)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一个Z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W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①根据以上分析,W表示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是:CO。
②图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H4+H2O3H2+CO,Z是H2,W是CO,因此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3∶1.
(5)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16.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H4(甲烷) CO有毒
【解析】(1)步骤一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二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根据灭火原理,使可燃物的燃烧火焰熄灭方法为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灭火原理可知,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等体积燃料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CH4;
②CO有毒,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有毒
17.CH4, CaO 2C+O22CO Ca(OH)2+CO2===CaCO3↓+H2O 化合反应 放出
【解析】(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那么A是甲烷;C是黑色固体单质,那么C是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D是水,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物,I可用于补钙剂,说明F中有钙元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F是氧化钙;故A、F的化学式分别为:CH4;CaO;
(2)反应①为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3)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H是二氧化碳;因为G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5)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18.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 ②④ ③④ 能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这一说法;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通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③④正确;
(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19.4 84g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由可知:x=4。
(2)解:设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84g。
答: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