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专题训练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小滨为了鉴定奶奶珍藏的一件金属饰品是否用纯金制成,他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饰品的密度。
(1)把天平放置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量出饰品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饰品的质量是______g;
(3)把饰品浸没在量筒水中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饰品的体积是______cm3;
(4)小滨通过所测数据计算出饰品的密度是______g/cm3,从而说明饰品______用纯金制成的;(金的密度ρ金=19.3g/cm3)
2.课外实践活动中,小强和小丽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橙子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称量标尺的______处,并调节______,使横梁平衡;
(2)将橙子放在天平的左盘,横梁再次平衡时如图所示,则橙子的质量是______g;
(3)将橙子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10g,则橙子的体积是______cm3,橙子的密度是______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均螺母向__________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
()将烧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
()测量结束后,小亮发现的砝码有明显磨损,则他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尖指在分度盘正中刻度线的右方,这时应当______。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4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______;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2.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3.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4.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
5.文文同学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想测一测某种液体的密度:
(1)文文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量其总质量时,在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发现指针仍然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正确操作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应该按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的顺序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如图乙所示);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如图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简并读出体积V(如图丁所示)。
(3)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6.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___________处,若天平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 ___________g。
(3)用细线吊着石块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为 ___________cm3
(4)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_____kg/m3
(5)利用以下实验方案也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②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④取出石块,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则石块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实验时,由于石块从水中取出上面沾有水,这 ___________(使测量结果偏大/使测量结果偏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7.小明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明在测量烧杯和液体的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错误操作的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倒出一部分在量筒中后,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其值为________cm3,再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4)小明所测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同桌小华同学是先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了体积,然后再测量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出,测量量筒的质量,这样算出来的密度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益膳房纯牛奶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过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总质量为______g;
③将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数如图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30g;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
(2)小亮的方法: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④代入计算牛奶的密度;
(3)你认为______(选填“小明”或“小亮”)的实验方法所测密度误差较大;
(4)牛奶喝掉一半后,它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家住风城山的小铭家今年种植的五星枇杷(如图甲所示)获得了丰收;她想知道枇杷品质和密度是否有关,于是她和朋友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枇杷的密度;
小铭的方法:
(1)如图乙所示,小铭在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该同学在称量中,放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乙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______(填操作方法);
(2)若用天平测一个批杷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丙所示,则批杷的质量为______kg;
(3)如图丁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枇杷的体积为______cm3;
(4)枇杷的密度为______kg/m3;
(5)朋友认为小铭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批杷测量;
朋友的方法:
①在筐里随机挑选6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m;
②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③枇杷的密度ρ=
你认为朋友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答:______。
10.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想测出经常喝的酸奶的密度。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_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倒干净水,_______。(请将第③步补充完整)
④请你写出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参考答案
1.水平 零刻度 左 193 10 是
2.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121.6 110 1.1
3.右 151.4 大
4.零刻线处 左 取下最小砝码调节游码 48 1.2×103 偏大 烧杯壁有液体残留,导致所测体积体积偏小
5.右盘中的砝码的质量偏小 ②③① 1.215×103
6.零刻度线 左 54 20 2.7×103 往烧杯内加水到标记处 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7.左 用手拿砝码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60 66 1.1×103 偏小
8.左 71.6 1.04×103 小亮 不变
9.右 移动游码 0.023 20 1.15×103 不正确;因为6颗枇杷的体积不一定等于3V
10.81.4 40 1.1 酸奶附着在杯壁上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 在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