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学生版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读图判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3.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C.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组成
D.“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围绕赤道运行一周
4.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5.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6.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地壳;蛋白对应地球的地幔;蛋黄对应地球的地核。
7.如图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B.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核位于2 900千米以下,呈固态
8.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A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B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C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
④D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⑤E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获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 (填字母)。
A.十万八千里 B.6 371米
C.4万千米 D.12 742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说:
“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8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8万里路”是指地球的B(填字母)。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10.读图,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飞机升得越高,望得越远,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球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请再举两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
;
。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材料,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为: (填数字顺序)。
(2)人们通过哪些科学事实认识地球是“圆”的?
(写出1条即可)。
12.如图所示,请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球面(填“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填“球面”或“水平面”)。
1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10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坚信地球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合理即可)。
14.仔细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椭球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椭球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师版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A )
A.古代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读图判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3.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C.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组成
D.“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围绕赤道运行一周
4.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C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5.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B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6.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地壳;蛋白对应地球的地幔;蛋黄对应地球的地核。
7.如图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B.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核位于2 900千米以下,呈固态
8.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D )
①A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B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C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
④D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⑤E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获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D(填字母)。
A.十万八千里 B.6 371米
C.4万千米 D.12 742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说:
“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8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8万里路”是指地球的B(填字母)。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10.读图,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飞机升得越高,望得越远,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球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请再举两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
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材料,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为:③①②(填数字顺序)。
(2)人们通过哪些科学事实认识地球是“圆”的?
登高望远(或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或人造卫星从太空拍摄的照片,或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等)(写出1条即可)。
12.如图所示,请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粉笔长度不变。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粉笔长度逐渐变短,最后看不见了。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球面(填“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球面(填“球面”或“水平面”)。
1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10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坚信地球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合理即可)。
14.仔细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椭球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椭球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答案】(1)现实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极半径为6 357千米,所以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但是地球仪是经过缩小的地球,缩小后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异微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做成正圆形。
(2)因为我们人类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很大,所以就被认为是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