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2.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3.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HCl、CuCl2 B.HCl、MgSO4
C.CuCl2、H2SO4 D.NaCl、K2CO3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5.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食醋(2~3) B.牙膏(8﹣9)
C.西瓜汁(5~6) D.橘子汁(3~4)
6.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7.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A.颜色变化 B.放出气体
C.生成其他物质 D.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8.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酸或碱溶液改变了石蕊试液的颜色
②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
③铜丝作导线导电
④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实验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B.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C.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D.浑浊天然水的过滤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粉用作食品脱氧剂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氧气供给呼吸
D.干电池中,石墨用作电极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NaOH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NaOH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电子秤读数变小,说明浓盐酸具有 。
(2)B电子秤读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生锈的铁钉和盐酸的反应实验发现:
(1)开始盐酸颜色变黄,铁锈慢慢消失,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过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为 ;
(3)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FeCl3能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人类需要的 也可以消除人类 ,还可以实现 之间的转化。科学家就是通过 使物质发生 来改造物质世界的。
15.(1) 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2) 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2)过滤的目的是 。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
植物 植物 浸取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名称 颜色 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
牵牛花月季花萝卜花丝瓜花 蓝紫大红紫黄绿 红棕色玫瑰红紫红黄绿 黄绿橙黄黄绿黄 粉红粉红粉红黄
(3)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 (填植物名称)。
(4)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 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5)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该溶液可能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
17.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洛阳宫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18.实验课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3)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现象说明小红实验后的溶液中溶质有 ;
(4)小强从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实验探究。他认为滤液中除含有NaCl外,还可能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即可证明。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化.
20.物理变化没有 生成,化学变化有 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 、 、 、 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 、 、 等.
2021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质量不变,但这两种溶液中溶剂一开始不能是零,故A错;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故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
故选:C。
2.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解答】解:A、根据反应M+N→盐+水,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M与N可能是碱和酸,故对;
B、根据反应M+N→盐+水,单质与氧化物反应不能生成盐和水,故错;
C、根据反应M+N→盐+水,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时生成盐和水,故对;
D、根据反应M+N→盐+水,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时生成盐和水,故对。
故选:B。
3.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HCl、CuCl2 B.HCl、MgSO4
C.CuCl2、H2SO4 D.NaCl、K2CO3
【解答】解:A、若溶液中含有HCl、CuCl2时加入氢氧化钡,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钡反应不会生成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铜再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A正确;
B、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在加入氢氧化钡时就会立即生成沉淀,所以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B错误;
C、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水和酸,因此,若混合溶液中含H2SO4则在滴入Ba(OH)2的同时就会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钾与硫酸钡反应生成了沉淀,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5.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食醋(2~3) B.牙膏(8﹣9)
C.西瓜汁(5~6) D.橘子汁(3~4)
【解答】解:A、食醋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解答】解:A、有的化学反没有明显的现象,化学反应发生时就不能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故A正确;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正确;
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故C正确;
D、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反应物质中有气体参加时,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不用注明“↑”符号,故D错误。
故选:D。
7.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A.颜色变化 B.放出气体
C.生成其他物质 D.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即有其它物质组成;颜色变化、放出气体和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只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
故选:C。
8.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酸或碱溶液改变了石蕊试液的颜色
②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
③铜丝作导线导电
④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答】解:①酸或碱溶液改变了石蕊试液的颜色,是通过发生化学变化,使其颜色改变,包含着化学变化;
②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将毒气吸附在表面,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铜丝作导线导电,只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包含着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9.下列实验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B.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C.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D.浑浊天然水的过滤
【解答】解:A、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只是药品的位置的移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属于物质的溶解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包含着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浑浊天然水的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粉用作食品脱氧剂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氧气供给呼吸
D.干电池中,石墨用作电极
【解答】解:A、铁粉用作食品脱氧剂是利用铁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氧气供给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干电池中,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NaOH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肥皂水 .
(3)NaOH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解答】解:(1)稀盐酸、食醋呈酸性,蔗糖水、蒸馏水呈中性,肥皂水、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呈碱性;
从表中的现象可知:该花汁能使碱性、中性以及酸性的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故该花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2)蚁酸具有酸的性质,故要缓解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症状,需要将蚁酸反应掉;故需要用到碱性的物质;肥皂水或石灰水呈碱性,但是石灰水有腐蚀性;故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肥皂水;
(3)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1)可以;(2)肥皂水; (3)2NaOH+CO2═Na2CO3+H2O.
12.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电子秤读数变小,说明浓盐酸具有 挥发性 。
(2)B电子秤读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 。
【解答】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A中示数变小;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1)挥发性 (2)吸水性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生锈的铁钉和盐酸的反应实验发现:
(1)开始盐酸颜色变黄,铁锈慢慢消失,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2)过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FeCl3能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 2FeCl3+Fe═3FeCl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解答】解:(1)开始盐酸颜色变黄,铁锈慢慢消失,发生的反应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2)过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FeCl3能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为:(1)Fe2O3+6HCl═2FeCl3+3H2O,置换反应; (2)Fe+2HCl═FeCl2+H2↑;(3)2FeCl3+Fe═3FeCl2,化合反应。
1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生成新的物质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人类需要的 能量 也可以消除人类 污染 ,还可以实现 物质 之间的转化。科学家就是通过 化学变化 使物质发生 变化 来改造物质世界的。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人类需要的能量,也可以消除人类污染,还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科学家就是通过化学变化使物质发生变化来改造物质世界的。
故答案为:生成新的物质;能量;污染;物质;化学变化;变化。
15.(1)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的物质生成 ,
(2)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③④ 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 是化学变化; ⑧ 是物理性质, ①⑦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解答】解:
(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②钢铁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灯通电发光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④冰雪融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是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D 。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2)过滤的目的是 得到花汁的浸取液 。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
植物 植物 浸取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名称 颜色 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
牵牛花月季花萝卜花丝瓜花 蓝紫大红紫黄绿 红棕色玫瑰红紫红黄绿 黄绿橙黄黄绿黄 粉红粉红粉红黄
(3)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 丝瓜花 (填植物名称)。
(4)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 粉红 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橙黄 色。
(5)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该溶液可能是 AC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
【解答】解:
(1)乙醇能作为溶剂使花汁溶解从而获得花汁的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D;
(2)使用纱布过滤能除去花的渣子得到花汁的浸取液,所以本题答案为:得到花汁的浸取液;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丝瓜花的汁液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所以本题答案为:丝瓜花;
(4)月季花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橙黄色,故加入盐酸呈粉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橙黄色,所以本题答案为:粉红,橙黄;
(5)牵牛花的汁液在碱性溶液中为黄绿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A可能,稀硫酸呈酸性,故B不可能,氨水呈碱性,故C可能,食盐水呈中性,故D不可能,所以本题答案为:AC.
答案:
(1)D
(2)得到花汁的浸取液
(3)丝瓜花
(4)粉红 橙黄
(5)AC
17.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洛阳宫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解答】解:(1)打开啤酒瓶盖时,啤酒瓶内压强降低,CO2溶解度降低,所以啤酒会自动喷出来。故答案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变稀;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液变稀。
故答案为:(1)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
18.实验课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
(2)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有气泡生成 ;
(3)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现象说明小红实验后的溶液中溶质有 CaCl2和HCl ;
(4)小强从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实验探究。他认为滤液中除含有NaCl外,还可能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 即可证明。
【解答】解:(1)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2)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3)通过分析可知,“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则一定有盐酸;“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钙离子;则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和HCl;
(4)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检验氯化钠中含有碳酸钠可以加入稀盐酸来检验。
故答为:(1)Ca(OH)2+2HCl═CaCl2+2H2O;(2)有气泡生成;(3)CaCl2和HCl;(4)稀盐酸。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答】解: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如:
(1)镁带的燃烧,主要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主要现象为: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沉淀;
(4)铁和硫酸铜反应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故答案为:(1)镁带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产生蓝色的沉淀;
(4)铁和硫酸铜反应 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20.物理变化没有 其他物质 生成,化学变化有 其他物质 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生成了其他物质 ;折断铁丝是 物理 变化,这是因为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铁丝生锈是 化学 变化,这是因为 生成了其他物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 发热 、 生成沉淀 、 放出气体 、 颜色改变 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 吸热 、 放热 、 发光 等.
【解答】解: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 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折断铁丝是物理变化,这是因为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铁丝生锈是化学变化,这是因为生成了其他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等.
故答为:没有其他物质,其他物质生成,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热、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吸热、放热、发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