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18:47:55

文档简介

示儿
【教学目标】
1.认识“祭、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解读主题,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孩子们,诗人艾青曾在诗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也出现在了我们书上的第49页。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吗?
预设:我们脚底下的大地。
教师小结并过渡:艾青在写这首诗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在疯狂地肆虐中国大地,于是艾青抱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这个单元我们就要从诗文中去感受自古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点名读。
2.学习古诗,我们可以先从哪里入手去理解诗歌的内容? 题目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这三首诗的题目,结合着注释,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并说说你对题目有怎样的疑问? 小组交流并展示。
预设1:“示儿”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我想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这首诗里都写了什么?
预设2:“题临安邸”的题是“书写”的意思,结合注释我知道了“临安”是指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而“邸”是指旅店。题目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旅店写的。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那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预设3:结合注释,我知道了“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课文中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我想知道己亥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
教师过渡并组织活动:同学们说的很好,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诗题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思考,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第一首古诗。
品析《示儿》
1、请齐诵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作者简介。 生提前收集资料,师补充。
3、朗读指导,注意停顿。读七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
一起解诗题。遗嘱是否清楚什么意思?
一起解诗意。
学习第二句时,补充背景资料。
看图说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四、拓展作者诗句,感悟情怀
1、读陆游其他诗句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53岁写的《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62岁写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怨气如山啊。)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因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八百多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2、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再次有感情朗读《示儿》。
3、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空 悲 北定 家祭
五、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8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充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豁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六、积累延伸,情感内化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出示材料:
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论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还有很多爱国志士和爱国诗句。
4、爱国诗句集锦
七、课堂演练(共26张PPT)
人文主题:
爱国情怀
12.古诗三首
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示儿》
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说说你对诗题有怎样的疑问?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七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
朗读古诗
一起解诗题
给儿子看
示 儿
这首诗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一起解诗意
不见九州同。
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为何而悲?


只,只是
国家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被金兵占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背景资料:
陆游出生两年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66岁被罢官后,隐居近20年。85岁临终之时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联系前两句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1210年的一天,85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
陆游的诗句:
53岁写的《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理解他对祖国深沉、热烈、真挚的爱,以及他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


北定
家祭
儿子对陆游说: 。
陆游死后24年(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灭金。
陆游的遗愿是否实现?
爱国诗句集锦: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
B.《示儿》中的“示”是“给……看”的意思
C.《示儿》是一首唐朝的爱国诗歌
课堂演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