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3 09: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秋风生渭水,叶落满长安”描绘一幅秋撒长安的美丽画卷。树叶到了秋天纷纷凋落,这种现象能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对体内的物质进行转化 B.能适应环境
C.能生长和繁殖 D.遗传和变异
2.由于小军手指的碰触,含羞草的叶子合拢了,这种运动形式主要属于(  )
A.热运动 B.声运动 C.光运动 D.生命运动
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b”
B.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
D.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为防止压碎装片,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
4.图甲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部分,若要观察到整个草履虫(如图乙),正确的操作是(  )
A.调节光圈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载玻片
5.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6.小张在实验操作中,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搭配错误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镜
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7.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化 B.分裂 C.生长 D.分类
8.下列四种生物中具有系统的是( )
A.熊猫 B. 酵母菌
C. 银杏 D. 衣藻
9.血液中各种细胞都来自于造血干细胞,图所示的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10.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右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P可能是黑鱼,动物R可能是大鲵
B.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Q与T的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D.动物R和T的分类依据为是否用肺呼吸
11.长江白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如图所示。但在2020年科学家宣布中国特有长江白鲟已灭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属于体外受精的脊椎动物
B.它是用鳃呼吸体温恒定的卵生动物
C.它的灭绝可能与过渡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
D.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的一种有效措施
12.2021年3月24日,吉林红石林业局森林生态保护处工作人员在红石电厂坝下再次观测到2只中华秋沙鸭回归当地。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存活不过千只,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中华秋沙鸭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13.小丽在校园里看到一株植物,单叶,树冠不呈尖塔形,叶缘无锯齿。使用以下检索表可鉴定该植物是(  )
A.水杉 B.香樟 C.悬铃木 D.枫杨
14.如图是小科对野外考察采回的郁金香、衣藻、马尾松和肾蕨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则植物为(  )
A.郁金香 B.衣藻 C.肾蕨 D.马尾松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6.下列有关衣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具有叶绿体
B.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C.衣藻细胞是由衣藻细胞分化产生的
D.衣藻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填空题
17.小明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 3___________,6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___________。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移动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
B.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18.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__________。
(2)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动物F适合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9.杨梅采摘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为延长杨梅的保鲜时间,常常会在杨梅上方盖一种“草”: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与种子,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___________植物,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___________进行繁殖是该植物的繁殖方式之一。
20.鲨鱼的种类繁多,现有七鳃鲨、佛式虎鲨、鲸鲨、大白鲨四种,制作了如图甲的检索表。
(1)由检索表可知鲸鲨和大白鲨的共同特点有(写出1点)_________。
(2)鲸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捕获鲸鲨应立即放生,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生物的物种_______。
(3)图乙为某种鲨鱼骨架,根据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鲨鱼应属于___________动物。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秋冬季植物落叶,通过落叶的形式带走体内的部分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秋冬季植物落叶体现了植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并没有体现生物体内物质转化,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二者都是局部运动,不同的是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而感性运动无方向性。
【详解】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声运动指声的运动简单的说就是传播;光运动,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生命运动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包括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由题中信息“ 小军手指的碰触,含羞草的叶子合拢了 ”可知,这是植物的一种感性运动,应该是生命运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
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A错误。
B.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小,C错误。
D.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D错误。
故选B。
4.D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详解】
由于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中的物像不全,位于视野上方,向上推动装片,物像即可向下移动变为图乙。
故选D。
5.A
【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详解】
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A正确。
B.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B错误。
C.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错误。
D.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D错误。
故选A。
6.C
【分析】
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详解】
A.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A正确。
B.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B正确。
C.在显微镜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的物像偏上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故选C。
7.A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3)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详解】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所以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故选A。
8.A
【分析】
根据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动物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植物没有。
【详解】
A.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熊猫。所以熊猫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符合题意。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全身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故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不符合题意。
C.银杏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银杏,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不符合题意。
D.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全身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故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注重基础,题目较易。
9.B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详解】
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所以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
10.B
【分析】
(1)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A.根据检索表可以看出,动物P体内无脊椎骨,所以不可能是黑鱼,动物R体内有脊椎骨,体表裸露,可能是大鲵,故A错误。
B.根据检索表可以看出动物P与Q都是无脊椎动物,T是脊椎动物,所以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Q与T的近,故B正确。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C错误。
D.根据检索表可以看出,动物R和T的分类依据为皮肤是否裸露,故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长江白鲟属于鱼类。
【详解】
AB.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它是属于体外受精的脊椎动物,A正确、B错误。
C.长江白鲟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B。
12.A
【分析】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详解】
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中华秋沙鸭是鸟类,因此中华秋沙鸭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
故选A。
13.B
【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小丽在校园里看到一株高大乔木,树冠不呈塔形,单叶,叶缘无锯齿。使用以下检索表,联系表格信息,可鉴定该植物是香樟。
故选B。
14.D
【分析】
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种子,有花,有果实,裸子植物有种子,没有花,没有果实。用孢子繁殖后代的属于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详解】
郁金香属于被子植物、衣藻属于藻类、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植物 Q 为无花,但有种子,则属于裸子植物。所以Q是马尾松。
故选D。
15.B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错误;②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正确;③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做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6.C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
A.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B.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正确。
C.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没细胞分化,错误。
D.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直接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正确。
故选C。
【点睛】
单细胞生物能够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
17.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D B
【分析】
观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为: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详解】
(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3是反光镜、6是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①②为螺旋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④为镶嵌式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要使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最短的目镜③和最长的物镜②,故选D。
(3)图中,从视野甲到视野乙是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操作,应先移动装片使被观察的物像到达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
18.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胎生哺乳 鳃 鳍
【分析】
图中A鸽子属于鸟类,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E蝗虫属于环节动物,F鲫鱼属于鱼类,解答即可。
【详解】
(1)E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
(2)D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F鱼类的身体呈梭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19.蕨类 孢子
【分析】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详解】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背面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在杨梅上方盖的这种“草”: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与种子,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是该植物的繁殖方式之一。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0.两个背鳍或背部无硬棘 多样性 脊椎
【分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详解】
(1)由检索表可知鲸鲨和大白鲨的共同特点有两个背鳍或背部无硬棘。
(2)鲸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捕获鲸鲨应立即放生,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3)图乙为某种鲨鱼骨架,根据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鲨鱼应属于脊椎动物。
【点睛】
掌握常见的脊椎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