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兰州机器织呢局停工的原因是 ( )
A.管理方式落后 B.生产效率低下
C.封建官僚腐朽 D.缺乏技术工人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
国 (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增强
4.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企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企业
1890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民用企业
A.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5.一位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6.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恩格斯所说的战争的影响是 ( )
A.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7.康有为在他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某学者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他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 )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
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8.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图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是 ( )
A.序幕 B.发展
C.高潮 D.失败
9.120多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
A.维新派裁撤冗官
B.维新派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维新派开办新式学堂
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0.[保定竞秀区一模] 在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北京曾被外国侵略者攻陷,并遭到野蛮的烧杀抢掠。这些战争包括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 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③“灭洋”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状况
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C.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的坚强意志
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的最主要矛盾
13.下面是连环画的封面,它们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 )
A.列强侵略 B.民族抗争
C.近代探索 D.国家复兴
14.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5.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甲午中日战争—康梁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派掀起“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他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以如此果断、活力和为中国利益献身的精神来付诸行动。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94年7月 吉林省属西路各驿、长春属境四乡等处均成立练乡团,自发进行训练,抗击日本侵略
1894年9月 吉林上千名青年响应清政府招募兵勇御倭的通知,纷纷应征入伍
1894年9月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战斗,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1894年11月 花园口当地的渔民协助清军,活捉了日本参谋本部派往辽东半岛搜集情报的间谍钟崎三郎等人
1895年3月 严复于天津《直报》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首次提出了要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作为自强之本,用以挽救民族危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方式。(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活动产生的共同作用。(3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道光二十年”到“光绪甲午年”,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的主要表现。(4分)
(2)材料二中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同意签署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原因有哪些。(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这里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各省来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连续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朝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
——历史学者雷颐
(1)据材料一,概括康、梁上书提出的主张。(4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4分)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B 2.D 3.D 4.D 5.C 6.D 7.C 8.A 9.D 10.B 11.D 12.A 13.B 14.C 15.C
16.(1)林则徐。
(2)应征参军;成立反侵略民间组织;进行武装斗争;抓捕间谍;发表文章进行宣传。(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主权。
17.(1)侵略的范围扩大;割占的领土增多;侵略中国的国家增多。(任意两点即可)
(2)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中国综合实力弱;等等。
18.(1)下诏、迁都、练兵、变法。
(2)发展商业;鼓励创新;任用人才。
(3)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清政府被迫进行维新变法。
19.(1)变化: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近代经济逐渐产生;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政府起主导作用;从重视军事工业到重视发展民用工业。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3)条件:自然经济解体;政府鼓励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