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会阐述、推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经历应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
过程和方法
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引导自主、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探索新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2.在探究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应用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接受学科指导生活、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习思想。
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方案 学习活动设计 手写二次备课
教师引导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2min) 课前预习(上课前2min)
教师引导(1min) 学生思考回答(1min)
教师引导(2min) 学生单独思考 学生反馈(3min)
教师引导(2min) 先读题、单独思考 后小组讨论(2min)
教师引导(2min) 先读题、单独思考 (4min)
教师反馈 (2min) 学生单独思考并反馈 (2min)
教师巡视辅导(2min) 学生总结方法(3min)
教师巡视辅导(2min) 学生练习,思考,讨论(3min)
教师引导(1min) 学生总结回答(2min)
教师引导(1min) 学生小结(2min)
教师巡视辅导(2min) 小组内合作探究 请小组讨论交流(2min)
育才经典练习册—等边三角形
板书设计 1:等腰三角形知识回顾 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例题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学习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再折一折的过程中体会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同样等边三角形也配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在课本后面的练习中,通过对例题进行变式,使同学们知道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练讲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