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 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 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7: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温故知新
情 境 导 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课讲授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能看出当时的社会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封建思想残留




1.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4年袁世凯祭孔祀天
袁世凯倒行逆施,
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1915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标志:
陈独秀
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受众
青年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陈独秀《敬告青年》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获得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3.代表人物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重要阵地
蔡元培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宗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民主
专制
科学
迷信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前期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后期
引进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
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思想
封建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蔡元培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撰写总序, 曾提及: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干不了,谢谢。
文白之争“胡适婉拒做官”
简单明了
苦涩难懂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近代化探索历程
名称
内容
特点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本课小结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B
课堂练习
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
课堂练习
3.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课堂练习
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A
课堂练习
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A
新文化运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前期 指导 思想 主要 代表 人物 思想 阵地 活动
基地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
9
1
5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