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精品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的冬天》精品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5 08: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6026.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2 济南的冬天
快乐晨读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于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一场夜雪。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____,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奇迹(jì) 伦敦( ) 暖和( ) 着落( ) 看护( )
镶( ) 宽敞( ) 水藻( ) 贮蓄( ) 澄清(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响亮 水墨画 空灵温晴 澄清贮蓄
响亮 :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
_________:温和晴朗。
_________: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_________:存放、储藏。
_________:清澈明亮。
_________:清净透明。
合作探究
三、初步感知
1.济南的冬天有何特点?文章采用什么写法突出了济南是宝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副山景图?说说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因为它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四、文本探究
1.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五、鉴赏点
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作者是一个在异国他乡漂泊了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进发出的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得亲切、深沉。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六、拓展点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
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拳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面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阅读思考]
1.从文中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舒庆春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北京人
二、1.dūn huo zhuó kān xiāng chǎng zǎo zhù chéng jǐ jì kān
kàn 2.柳 抑 刮 括 3.温晴 水墨画 贮蓄 澄清 空灵
【合作探究】
三、1.温晴的特点。
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对比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2.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3.示例:我喜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一句,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水的多情,表达了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
四、1.①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品读鉴赏】
六、1.风多,风大;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