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6026.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5.古代诗歌四首
快乐晨读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______,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善诗歌,《_______》《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_______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_______。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______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_______,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_______作家。一生著有《_______》《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天净沙秋思》,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二、追溯背景
曹操写《观沧海》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扫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船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澹澹(dàn) 竦峙( ) 萧瑟( )
2.理解词义
沧海 萧瑟 澹澹
沧海 :大海。
_________:水波荡漾的样子。
_________: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前三行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本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钱塘湖春行》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六、鉴赏点
《天净沙秋思》的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楚愁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七、拓展点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阅读思考]
1.上片写秋景,主要是抓住什么去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意是什么?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观沧海
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诗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西湖的无限热爱。
天净沙秋思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孟德 政治 军事 诗人 步出夏门行 唐 香山居士 新乐府 东篱 戏曲 汉宫秋
三、1.Sǒngzhì sè 2.澹澹 萧瑟
【合作探究】
四、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为作者抒发浓厚的乡愁渲染气氛、作铺垫。
五、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2.如“水面初平”(春水初涨);“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品读鉴赏】
十、1.主要是状秋色,如“碧”“黄”“翠”。
2.思念心中之人,夜夜难入眠,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情感表达含蓄,不写思人,而写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