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部分--------机械运动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定义式 v= Δv=v-v0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 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方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a的方向决定
2、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识图六看:
一看“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还是速度v。
二看“线”:图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 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21cnjy.com
三看“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 图象面积无意义,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www.21-cn-jy.com
五看“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六看“特殊值”:如交点,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3、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速度,画图象,若此图象为倾斜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1、运动过程路线
1、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54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3min,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72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 m/s。www-2-1-cnjy-com
知识点2、合速度
2、某同学在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向窗外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抛出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垂直。下图中线段AB表示物体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知识点、运动图像
3、(2021 广元模拟)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1.(2021 青岛自主招生)某同学骑共享单车,从学校门口出发并开始计时,他沿平直的公路骑行,其位置x﹣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门口是位置坐标的原点
B.在BC段,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DE段的速度大小为2m/s
D.AB段与CD段骑行方向相反
2.(2020 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是一个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两点相距120米,小红以4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时由B点向C点运动,B、C两点间相距120米,经过时间t,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近(不考虑路面宽度),则( )【出处:21教育名师】
A.t=0 B.t=4秒 C.t=6秒 D.t=8秒
3.(2020 宁波自主招生)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
4.(2020 余姚市校级自主招生)初中科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 m/s2;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1,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___ 。
5.某处地面发生浅层地震。地震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平行的(纵向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垂直(横向波),甲地震台先接受到纵向波,然后接受带横向波,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是4s,乙地震台也经历同样的情况,而时间间隔为10s,已知甲和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4.8千米,纵向地震波的速度为4千米/秒,横向地震波的速度为2千米/秒,利用以上的数据,求震中和甲处之间的距离为多少?震中和甲处的连线与震中和乙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1.匀速前进的队伍长为40米,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走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再回到队尾,此时队伍走过的路程为30米。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为( )
A.70米 B.80米 C.90米 D.100米
2.甲、乙两人在长为50米的泳池内,进行游泳训练。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0.9米/秒,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共游了25分钟,不考虑两人在泳池内的转向时间,甲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 )
A.2次 B.4次 C.6次 D.8次
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甲物体在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B.C.D.
5.三艘相同的船在湖中离岸相同的距离,船上各有一个体重相同的水手。甲船水手用绳拴在岸边树桩上拉船,乙船水手通过一个滑轮用绳拉船,丙用滑轮组拉船,如图所示。如果绳子相同时间内在两手间行进速度相同,则( )
A.甲乙船同时靠岸 B.甲船先靠岸
C.乙船先靠岸 D.丙船先靠岸
6.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7.(2020 宁波自主招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木块向右撞击竖直墙壁后被弹回(碰撞时间不计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如图记录了小木块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其中t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在该位置时相对于初始位置O所经历的时间,s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相对于初始位置O的距离。根据情景,可知墙壁与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离为 m。
8.如图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Hz.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g、300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A滑块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m/s,B滑块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m/s,本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2-1-c-n-j-y
9.姗姗同学去超市购物,超市有两架并排的自动扶梯(如图),一架向上运动,另一架静止。姗姗同学在学习了八年级《物理 运动的世界》后,对自己上楼的时间作了测试,若她站在运动的扶梯上不动,随扶梯上楼需30s,沿静止的扶梯跑步上楼需20s。则她沿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跑上楼需要多长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
10.(2020 李沧区校级自主招生)近日,青岛五十八中两名高三学生救助车祸伤者,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救援,这一事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报道,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体现了五十八中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
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速度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假设小王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避免与客车相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部分--------机械运动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定义式 v= Δv=v-v0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 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方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a的方向决定
2、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识图六看:
一看“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还是速度v。
二看“线”:图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 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21cnjy.com
三看“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 图象面积无意义,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www.21-cn-jy.com
五看“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六看“特殊值”:如交点,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3、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速度,画图象,若此图象为倾斜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1、运动过程路线
1、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54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3min,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72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 m/s。www-2-1-cnjy-com
【解答】解: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水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54km/h。【版权所有:21教育】
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3min=180s,
所以木箱落水漂流时间为t=180s+180s=360s,漂流距离为s=720m,
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v===2m/s。
故答案为:2。
知识点2、合速度
2、某同学在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向窗外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抛出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垂直。下图中线段AB表示物体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解答】解:若在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向窗外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抛出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垂直。若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此时由于惯性,该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还会继续向前运动,同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该物体还会向下运动,做的是平抛运动,物体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A,故A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
知识点、运动图像
3、(2021 广元模拟)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解答】解:
AB、乙图是A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0﹣2s内无路程,从第二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A===5m/s;
从开始计时A物体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10s﹣2s)=40m;
由丙图可知,10s后根据v=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sc=3m+3m/s×(10﹣2)s=27m
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Vc===2.7m/s
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左运动了10m,速度为:
vB1===1m/s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右运动30m,速度为:
vB2===3m/s
故AB错误;
C、计时20s后,由v=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sA′=vAtA′=5m/s×(20﹣2)s=90m
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路程为:
sC′=3m+vCtC′=3m+3m/s×(20﹣2)s=57m
a、c之间的距离为80m,则计时20s后,A离a点
90m﹣80m=10m
则此时A、C两物体相距
57m﹣10m=47m
故C错误;
D、由上已知计时1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而b,c两点之间相隔21·cn·jy·com
80m﹣30m=50m
此时B、C两物体相距
50m+10m+27m=87m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右运动30m,此时B、C两物体相距
50m+27m﹣30m=47m
故D正确
故选:D。
1.(2021 青岛自主招生)某同学骑共享单车,从学校门口出发并开始计时,他沿平直的公路骑行,其位置x﹣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门口是位置坐标的原点
B.在BC段,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DE段的速度大小为2m/s
D.AB段与CD段骑行方向相反
【解答】解:A、由图知学校门口不是位置坐标的原点,坐标原点在0处,故A错误;
B、在BC段,随着时间增加,路程不变,该同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DE段的速度大小为:v===1.5m/s,故C错误;
D、AB段离坐标的原点越来越远,CD段离坐标的原点越来越近,所以AB段与CD段骑行方向相反,故D正确。2·1·c·n·j·y
故选:D。
2.(2020 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是一个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两点相距120米,小红以4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时由B点向C点运动,B、C两点间相距120米,经过时间t,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近(不考虑路面宽度),则( )【出处:21教育名师】
A.t=0 B.t=4秒 C.t=6秒 D.t=8秒
【解答】解:小红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由B点向C点运动,两人之间的距离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s=vt可得小红走的路程为4m/s t,小明走的路程为8m/s t,则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为120m﹣4m/s t,另一个直角边为8m/s t,
根据勾股定理得,s2=(120m﹣4m/s t)2+(8m/s t)2,
整理得,s2=80t2﹣960t+14400,
当t=﹣==6s时,s2最小,即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短。
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020 宁波自主招生)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
【解答】解: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
则根据题意可知,v甲==,
v乙==,
v丙==,
则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t甲=t=10t;此时丙通过的路程为:s丙=v丙×t甲=×10t=810m;
剩下的路程为20m×50﹣810m=190m,
因此丙还需要跑的圈数:n==9.5圈。
故选:B。
4.(2020 余姚市校级自主招生)初中科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0.8 m/s2;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1,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v0t+at2 。
【解答】解:
(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v1﹣v0=6m/s﹣2m/s=4m/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m/s2;
(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
由题意可知,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0到v1,运动时间为t通过的路程,且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则物体通过的路程:s=S长方形+S三角形=v0t+(v1﹣v0)t=v0t+××t2=v0t+at2。
故答案为:(1)0.8;(2)v0t+at2。
5.某处地面发生浅层地震。地震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平行的(纵向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垂直(横向波),甲地震台先接受到纵向波,然后接受带横向波,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是4s,乙地震台也经历同样的情况,而时间间隔为10s,已知甲和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4.8千米,纵向地震波的速度为4千米/秒,横向地震波的速度为2千米/秒,利用以上的数据,求震中和甲处之间的距离为多少?震中和甲处的连线与震中和乙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解答】解:
由v=得,t=;
设震中距甲地震台的距离为s千米,
则:﹣=4s,
解得s=16km,
同理由震中距乙地震台距离为s′千米,
则:﹣=10s,
解得s′=40km,
由题可画出示意图: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AOB===0.5,
所以∠AOB=60°。
答:震中和甲处距离为16km,震中与甲处连线与震中与乙处的连线夹角为60°。
1.匀速前进的队伍长为40米,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走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再回到队尾,此时队伍走过的路程为30米。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为( )
A.70米 B.80米 C.90米 D.100米
【解答】解: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21*cnjy*com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
t=t1+t2,
即:=+,
整理上式得:(3v1+v2)(v1﹣3v2)=0
解上式得:v1=3v2,
等式两边都乘以t,
所以,v1t=3v2t,
v1t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1,V2t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2,
则有s1=3s2=90m。
答:通讯员在这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90m。
2.甲、乙两人在长为50米的泳池内,进行游泳训练。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0.9米/秒,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共游了25分钟,不考虑两人在泳池内的转向时间,甲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 )
A.2次 B.4次 C.6次 D.8次
【解答】解:由v=可得,
甲游泳的距离s甲=v甲t=1.2m/s×25×60s=1800m,
乙游泳的距离s乙=v乙t=0.9m/s×25×60s=1350m,
取乙为参照物,则乙一直没动,乙一直在出发点,甲此时每次的相遇就是从背后追上,
则甲相对于乙游动的距离△s=s甲﹣s乙=1800m﹣1350m=450m,
又知道长为50米的泳池,则每次甲回到起点,就是所谓的从背后追上乙,则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4.5
舍掉0.5,就是4次
故选:B。
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甲物体在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直线,表示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甲物体在20~3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在30s内的路程为100m,其平均速度v==≈3.33m/s,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20s末的路程相等,则两物体相遇,此时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相等,由v=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来源:21cnj*y.co*m】
故选:D。
4.“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B.C.D.
【解答】解:因为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而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所以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
故选:A。
5.三艘相同的船在湖中离岸相同的距离,船上各有一个体重相同的水手。甲船水手用绳拴在岸边树桩上拉船,乙船水手通过一个滑轮用绳拉船,丙用滑轮组拉船,如图所示。如果绳子相同时间内在两手间行进速度相同,则( )
A.甲乙船同时靠岸 B.甲船先靠岸
C.乙船先靠岸 D.丙船先靠岸
【解答】解:甲船靠岸时绳子移动的距离是s
把乙船和人看做一个整体,船靠岸时绳子移动的距离是2s;
丙船使用的是滑轮组,把丙船和人看做一个整体,船靠岸时绳子移动的距离是3s,
如果绳子相同时间内在两手间行进速度相同,
则根据v=可知,甲两船靠岸的时间小于乙船,乙船靠岸的时间小于丙船,
所以甲船先靠岸,然后是乙船,丙船最后靠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解答】解:(1)设正方形小路的边长为L,甲的走路程L所用的时间t甲==12min,
乙走路程L所用的时间t乙==17min;
(2)经过48min,甲走过的路程是4L,甲回到出发点;经过48min=2×17min+14min,
乙的路程s乙,2L<s乙<3L;甲与乙位置如图(1)所示,甲乙在同一直线上,
甲可以看到乙,这是甲第一次看到乙;
(3)经过51min,乙的路程是3L;经过51min=4×12min+3min,甲的路程s甲,4L<s甲<5L,21教育网
甲与乙的位置如图(2)所示,甲乙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开始看不到乙;
(4)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51min﹣48min=3min。
故选:B。
7.(2020 宁波自主招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木块向右撞击竖直墙壁后被弹回(碰撞时间不计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如图记录了小木块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其中t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在该位置时相对于初始位置O所经历的时间,s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相对于初始位置O的距离。根据情景,可知墙壁与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离为 m。
【解答】解:因为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因此撞击前后木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示可知,撞击前0.1s内通过的路程为0.5s,撞击后0.1s内通过的路程为0.1m;
则撞击前木块的速度为:v===5m/s;
撞击后木块的速度为:v′===1m/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1.6s时,距离O点的距离为1.1m,由v=可知,再到达O点的时间为:t″===1.1s,21*cnjy*com
则木块从开始到最后所经历的时间为:t总=1.6s+1.1s=2.7s;
根据图示可知:t前+t后=t总,
设墙壁与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离为s,
由v=可知:+=2.7s
即+=2.7s
s=2.25m。
故答案为:2.25。
8.如图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Hz.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g、300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A滑块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m/s,B滑块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m/s,本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2-1-c-n-j-y
【解答】解:
由题图可知,细绳烧断后,A滑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A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同理可知,B滑块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照相机闪一次,A通过的距离为0.9cm=0.009m,B通过的距离为0.6cm=0.006m,
频闪的频率为10Hz,则时间间隔t===0.1s,
A、B被弹开后,则A、B的速度分别为:
vA===0.09m/s,vB===0.06m/s,
则mAvA=0.2kg×0.09m/s=0.018kg m/s,
mBvB=0.3kg×0.06m/s=0.018kg m/s,
由此可得:mAvA=mBvB,
结论是:滑块A、B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0.09;匀速直线;0.06;滑块A、B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大小相等。
9.姗姗同学去超市购物,超市有两架并排的自动扶梯(如图),一架向上运动,另一架静止。姗姗同学在学习了八年级《物理 运动的世界》后,对自己上楼的时间作了测试,若她站在运动的扶梯上不动,随扶梯上楼需30s,沿静止的扶梯跑步上楼需20s。则她沿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跑上楼需要多长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设沿扶梯上升通过的路程为s。
则扶梯上升的速度为:v1=;
沿静止的扶梯跑步上楼的速度为:v2=
她沿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跑上楼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v1+v2;
由速度公式得,她沿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跑上楼相对于地面的时间为:
t====12s。
答:她沿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跑上楼需要12s的时间。
10.(2020 李沧区校级自主招生)近日,青岛五十八中两名高三学生救助车祸伤者,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救援,这一事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报道,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体现了五十八中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
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速度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假设小王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避免与客车相撞?
【解答】解:(1)由v=得,
若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客车穿过B点所用时间为:
t===7s
人运动的速度为v人==≈1.14m/s;
(2)若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
客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t′===6s,
人运动的速度为v人′==≈1.7m/s;
当人的速度大于1.7 m/s或小于1.14 m/s时,小王同学能安全过马路。
答:当人的速度大于1.7 m/s或小于1.14 m/s时,小王同学能安全过马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