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2 22: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阿荣旗第四中学 田成文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大致过程,包括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青年的精神,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她”字的古代没有这个字,新文化运动后女权运动兴起她才出现如今的读音和意义。那么为什么会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设计意图:提高学习气氛)
【新课探究】(38分钟)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3分钟)
场景一:教师展示材料:(设计意图:史料教学论从史出)
教师: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想象中的幸福生活。这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完成。
学生:体验到中国人民命运没有改变的原因是思想文化的束缚。
场景二:
一方面,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崇尊孔复古思潮的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建立后,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学生:主要体现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分钟)
(一).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合作方式回答下列问题:(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意图)
(二)解疑答惑(13分钟)
1.领导阶级: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首先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所以本次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的知识分子。
2.学习方式:教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器物层面(军事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文化层面。近代化探索特点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衔接,增加对知识体系的把握)
3.兴起标志: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开始的?出示图片播放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演讲。(设计意图:气氛渲染,为解决以后知识点做好铺垫。)
代表人物:除了陈独秀在新文化文运动当中,还涌现出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
教师: 出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图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简单介绍各自主要观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5.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体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0分钟)
1.首先是思想领域的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列举孔乙己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因为封建礼教。(设计意图:注重学科之间联系,并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2).提倡民主与科学
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教师:讲诉买土豆的故事
学生:感悟思想引领行动(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增加学习兴趣)
2.是一场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师生互动把文言文这句话如何改成字数最少白话文。(设计意图:体会白话文通俗易懂比较简洁的特点)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5分钟)
积极影响
(1)教师展示材料,提问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记忆)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设计意图:史料教学论从史出)
(2)教师展示材料,人民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记忆)接受了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设计意图:史料教学论从史出)
(3)教师展示材料,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记忆)为五四运动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设计意图:史料教学论从史出)
2.消极影响:教师展示材料,体现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学生:(思考、记忆)具有一定片面性(设计意图:主题升华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2分钟)
虽然新文化运动带有一定片面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为以后的共产党诞生奠定了条件,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所以任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总结】(2分钟)
师生互动,按照板书知识点,用提问方式总结知识点(设计意图:把握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当堂检测】(3分钟)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和材料题(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复习,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领导阶级
方 式
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 1.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影响 3.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地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但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