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吟咏诵读,把握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
2. 品味揣摩诗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正确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揣摩诗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难点:反复吟咏诵读,把握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正确理解陶渊明的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一: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躬耕垄亩,踏踏实实在做一个农民;他啸傲纸上,记录田园风光。传统的山水风景因了他的创作而带上了汗水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诗人也由大自然的旁观者变成了大自然的参与者。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看看他的“舍”与“得”。
设计二: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 他的名字是 (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二、整体感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朗读,是感受诗歌最好的方法。
1.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音,感受诗意。(生读后,师生点评)
指导:这是首五言诗,朗读节奏应是二三拍。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朗诵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停顿,读出感情。
2.读懂诗意
同桌问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疏通诗意。不理解的字词,同桌问互相讨论解决。
3.齐读全诗,思考:
“归园田居”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字。)这首诗围绕“归”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归因、归处和归心。)这首诗写的三个主要内容。
三、赏析文本
1.赏“归处”
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问……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朗读并思考: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构建这幅优美宁静的田园图景
朗读要求:女生和男生对读。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等。
景色特点:恬静优美,幽雅宁静。
语言:质朴自然
情感:感情平和。
(2)苏轼说:“陶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写田园图景的八句,你认为哪是奇句 奇在哪里
点拨准备: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两次使用了数词,都是约数,而不是确数,为什么呢 计数不确,是乡村人生活的一种习惯。仕宦子弟,饱读诗书的陶渊明也在用乡村人的习惯说话、写诗,这说明什么
他已经融入了这份生活。“这儿就是我的家,我就是田园中人。”说明他对田园生活有归属感。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A. 捕捉色彩
榆和柳青翠的绿色,桃花鲜艳的红色,李花柔和的白色—很多颜色扑入眼帘,带着盎然的生命的气息。
B.有人说,陶渊明炼字的功夫了得,荫和罗非常有表现力。思考: “荫、罗”这两个字各自表现了什么
荫: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树荫浓密,遮住了毒烈的太阳。风吹过来,绿叶婆婆,带给主人一室的清凉。
罗:花开得很繁盛,层层叠叠的,竞相绽放。
这两句诗准确地写出了陶渊明房前屋后的环境。这环境是清新的,也是色彩缤纷的。生活于此,主人的内心得有多少审美的J渝悦啊!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A.写景角度的变化。
有一个字提示了写景角度的变化—“远”,说明从这转入对远景的描绘,也说明之前四句是近景—近与远:写景角度的变化之美。
B.景与人。
远处的村庄昏暗、模糊,村落上方有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这是景,那人呢 老师想象了这样一个画面,与同学分享:傍晚,在田地里耕种的陶渊明放下锄头,直起腰,抹去额角的汗珠,抬起头,不经意地看到了远处的景象—那昏暗的村庄,轻柔的炊烟,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陶渊明的视线、陶渊明的心就此融会在这幅画里,再也没有离开。
C.叠词。
“暖暖”“依依”,叠词的使用,音韵和谐,节奏舒缓。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A.为画面增加了声音,但整个画面依然宁静—以动衬静—动与静:写景角度的变化之美。
《桃花源记》:“叶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中“鸡犬相闻”的环境,田园中有;桃花源中“怡然自乐”的心情,陶渊明也有。透过这简单的一笔,诗人传达了丰富的言外之意。他想说什么呢
(我生活的田园,就是梦中的桃源。)
小结:田园生活中最平常的景象,在陶渊明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带给他内心无限的喜悦。诗人感情的释放很平和,但是感情的元素却很丰富—生活在田园中,他有归属感,闲适而又自在;对所居住的环境很喜爱,远处的一村一景都让他沉醉,让他平静而又安详;内心满足,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就是桃花源。所有的景语都在诉说田园之美,所有的情语都在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赏“归心”
美好的田园是陶渊明身归之处,那么他的心呢,他的心将安顿在哪里呢 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体会陶渊明的归心。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三)赏“归因”
这首诗的诗眼是“归”,归是回归、走向的意思。他是从哪里走向了田园呢 (官场)从古至今,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之,那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归田呢 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
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小结:这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陶渊明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你怎么看待陶渊明选择弃官归田的生活方式
(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师:陶渊明选择弃官归田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只从这方面说,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提供专家的看法:(幻灯片)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锉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2.从中看出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3.你知道还有哪些如“陶渊明”般的人物?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