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3 09: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课时 1课时
选题缘由 回顾明清时期,经济、思想领域出现新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但明清又处在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中西对比,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危机。这节课笔者选择从白蛇故事演看变明清社会之变。之所以选择题材《白蛇传》,是因为民间故事《白蛇传》起源虽早,但基本定型是在明朝后期。故事背景假托于南宋,反映的却是明代中晚期以来的市井生活;白蛇故事在明清版本中人物形象、地域、情节的变动,为突破本课重点“明清经济和思想的变动”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通过中西同时期两个戏剧相同主题、不同结局的比较,指出明清盛世背后实际暗藏危机。这节课笔者将带领学生从白蛇传故事演变观社会之变,探盛世危机。
课程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大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标解读:在对比新老课标后发现,新版课标更强调一个“变”字;取消“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只在教材中作为一种学术观点提及。这意味着,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范式及背后的欧洲中心视角正从历史研究的主要舞台退场,更多从中国视角审视明清早期工业化的发展与制约因素。结合课标解读,这提醒我们,学习本课应在早期全球化视野下看中国社会发展与中西互动。
教材地位: 从大单元设计角度看课标要求,学习要点是要认识明清版图奠定和经济思想变化,同时强调明清社会逐渐暴露出的危机和潜在的问题。所以,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盛世危机。从本课地位来看,本课位于专题四第三课,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实现近现代贯通、中西方关联、诸单元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也有内容多跨度大的特点,需要取舍和整合。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发现,经过高一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明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较为熟悉,而与中西对比存在的危机相对陌生。对白蛇传故事较为熟悉和感兴趣,但对背后蕴藏的时代变迁较为陌生。 解决途径:通过抓住明清经济的变与不变、中西新文化的同与不同的矛盾冲突,着重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渗透尊重传统文化关注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成就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历史长时段和全球视野出发,认识在世界形势下中国社会的迟滞。 (唯物史观【水平2、3】、时空观念【水平3】) 从各种类型的史料中提取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重大变化的信息,对明至清中叶思想文化变动和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水平3】 、历史解释【水平3】 ) 联系现实,以史为鉴,尊重传统文化,关注国家发展。(家国情怀【水平3、4】 )
重点: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思想出现的新变化。 突破:以《白蛇传》在明清的转变作为课程主线,精选多种史料,引导学生研读思考。
难点:明清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突破:设置讨论环节,学生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力发展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矛盾。
教法:情境创设、史料探究、问题引导
学法:归纳总结、研读史料、合作讨论
选取明清版本白蛇传的故事演变、文本解读、地域变迁作为核心教学素材,辅助以其他的书籍史料,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破解明清的发展与迟滞。
设计思路: 采用核心问题+问题群的形式展开教学设计,深挖核心问题,助推整合教学。以核心问题“变”统领全课,分解为三个有内在层次的问题群。在此问题链下,分明暗两条线。明线紧密围绕《白蛇传》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展开,暗线将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的变与不变一一呈现。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在导入部分设置情境,带领学生“神入”历史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民间故事《白蛇传》进入本课。接着呈现他们不熟悉的早期版本,冲击已有思维,引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白蛇故事在明清的变化做好铺垫。 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也蕴藏着社会经济变动的信息。以蒋勋的评价进入第一篇章——思想之变。
第一篇章 思想之变:早期启蒙,清风徐来 在篇章思想之变中,引导学生解读冯梦龙版本《白蛇传》相关文本,思考在冯梦龙版本中白娘子形象有何变化?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得出结论:白娘子已经由恐怖的吃人蛇妖转变为世俗、痴情的市井女性形象。 设计意图:白娘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学生可以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聚焦于明清版本的白蛇传形象的变化,构建学生历史理解的社会情境,为历史思维的养成提供沃土。 通过程朱理学和冯梦龙的主张的对比,指出冯梦龙借男女之真情来对抗束缚人性的程朱理学。继而设置学生讨论环节,探讨明清思想领域变动的表现。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问题,解读王阳明、李贽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的关键信息,使学生由表及里,理清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动,突破核心问题中的第一个子问题-思想之变。 《白蛇传》故事的变动是明清社会精神风貌的产物,继而让学生在明清文化的其他领域举出类似的例子,认识到对旧制度的批判、个性的提倡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共同的主题。 设计意图:由此适当延伸整合教材小说与戏曲内容。依托教材结合设问,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育核心素养。
过渡:明清思想文化别开生面的情形是因为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过渡到内容的第二篇章经济之变。
第二篇章经济之变:异质经济 呼唤自由 在第二篇章,通过对白蛇传情节的提炼,引导学生关注明清版本白蛇传的空间分布,故事情节和相关经济活动都围绕江南区域展开。呈现白蛇传中三个情节,夜航船、生药店和赠宝银。在情节一夜航船中,解读夜航船细节,结合图文史料,分析农业之变;在情节二生药店中,探究许宣身份转变,破解商业新现象;在情节三赠宝银中,分析货币之变,通过层层设问,解读手工业革新。 设计意图:以相关情节吸引学生兴趣,深挖历史细节,探究情节背后明清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变化。使学生由表及里,突破社会之变的第二个子问题:经济之变。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明清经济变化与世界同步。中国工业在西方工业化之前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而江南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盛世危机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这里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有趣的现象:启蒙思想家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江南地区。通过探究明清思想领域变动和思想家地域分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催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设计意图:落实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明清思想变化与经济的联系,强化历史逻辑的培养。
过渡:这些时代的叛逆者们,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第三篇章 世界之变: 盛世危机, 东西分流 引导学生把冯梦龙版本的《白蛇传》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对比。这两部作品处于同一时期,有着相同主题,结局却有微妙的不同。白娘子被封建势力的代表法海镇压在雷峰塔底,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体现出与封建势力坚定的不妥协精神,最终换来两大家族握手言和。 设计意图:通过中西两个文学作品的对比,这恰恰昭示了中西方历史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为传统社会的循环往复,一为近代社会的曙光初现。 这一妥协色彩不是个例,在明清小说、戏曲等领域学生也能找到诸多案例。设问:为何文化呈现出这样的妥协性?进而引进学者张宏杰的观点:因为中国的制度没有根本性变革,并且他认为“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因此其成就如烛火遇到了太阳,一下子黯淡无光。”在这里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的小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恰当的时空术语,运用唯物史观形成历史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小组讨论后展示成果,笔者将给予学生引导,此时的中国,社会转型艰难。然而,同时期的西方迅速地脱离传统发展轨道加速前进,跃上工业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追问学生明清时期中国是否有机会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接轨?整合本课科技史部分内容,引出明朝中后期的西学东渐。在此基础上对本课进行拓展延伸。在早期西学东渐部分,向学生抛出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递进式设问的方式,通过解读材料的关键信息,明确国人对西学的主流态度是鄙夷否定,重实用技术而轻科学原理。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溜走。 最后,作为本课的结尾,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进行中西对比,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突破社会之变的第三个子问题世界之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悟盛世之下,东西分流,危机四伏。为讲解下一课晚清的落后挨打埋下伏笔。同时升华主旨,树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思想之变:早期启蒙,清风徐来 “变” 经济之变:异质经济,呼唤自由 启示 世界之变:盛世危机,东西分流
课后反思 亮点: 选择一个小切口,以白蛇故事在明清的演变为纵线,看经济思想的变与不变;以中西文学作品横向对比,看新文化的同与不同。以小见大,纵横交织,促进深度学习。 2.历史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初步尝试。以文学作品折射时代社会之变,整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文本,解读信息,引出历史相关话题,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用核心问题+问题群的课堂设计方式,抓住历史深度学习的要素,通过问题解决达成深度学习,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反思: “小说证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课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课时有限,深入研究还依赖于以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共同努力。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