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目录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党的重视: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亲近和融合,主张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等民族理论,为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建国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遵循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打破了多民族国家必然采用联邦制的固定思维模式,在单一国家结构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许多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中国
国情
2.过程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1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5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49年
《共同纲领》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1954年宪法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法律依据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结合p74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p74思考点: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提示
(1)中国是-一个统-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自1840年以来, 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984年
1990年
1997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纳入法制轨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基本政治制度
三个离不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 发展的表现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讲话。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3)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 2017年十九大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 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1. 2012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两个共同”,增进“五个认同”。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共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民族工作主题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要接受中共的统一领导。
不同点
相同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
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共十九大以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表现
优势
坚持“两个共同”
增进“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写入《党章》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