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老 人 与 海
海明威(美国)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所创作的独具独特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作者作品介绍
文风简洁明快——“电报式”
墓志铭“恕我不能站起来了”
表现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 。
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 (1926年)
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
《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
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1952年)。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2、“硬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一个老人,一片大海,年迈的老人在海上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 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写作背景
关于《老人与海》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驾舟在海上连续84天,但是没捕着一条鱼,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再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本文节选部分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份。
课文情节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7段):写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遭遇尖齿鲨,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第二部分(28-47段):写老人和铲鼻鲨搏斗的经过以及打死铲鼻鲨后准备继续战斗。
第三部分(48-53段):写老人战胜铲鼻鲨后的困难处境——受伤、困乏、天气恶劣。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老人的意志。
第四部分(54-82段):写老人再次与铲鼻鲨搏丰以及与鲨鱼斗争到底的决心。
第五部分(83-97段):写老人与群鲨激烈的搏斗终于结束了,老人出海归来回到自己的家中。
1、第1自然段写云朵的聚散有什么作用
2、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对表现老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云朵的聚散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暗示着老人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
本段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灰鲭鲨游速之快、体形之庞大、牙齿之锋利,着力渲染它的凶猛异常,衬托老人的勇敢,也包含了老人对灰鲭鲨的欣赏和赞美。
“十足的决心”“恶狠狠的劲头儿”,充分体现了老人面对鲨鱼侵袭时的心理状态。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去勇敢面对,充分展示了一个硬汉的形象。
学习第一部分
4、“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两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这两句话的含意是:人生来就要勇于与强大的势力和厄运作斗争,并要争取胜利;在斗争中人的力气和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人的信心、希望和尊严,绝不能被打败。即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人只要精神不败,就有东山再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学习第二部分
5、第29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大海的昏暗寂静苍凉、远离人烟、深不可测,烘托了老人的孤独无助和所处环境的艰险。飞鱼的仓皇逃窜暗示了更加凶猛残暴的鲨鱼的到来。
6、第36自然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细致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将老人的手、肩膀和鲨鱼的凶猛力量进行对比,表现了老人的勇敢、机智和战斗精神,也生动地再现了铲鼻鲨的极端贪婪和凶猛。
7、第4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表现了老人怎样的状态
内心独白显示了两个矛盾的老人:一个是准备重新投入战斗的老人,一个是有了一些倦意的老人。
学习第三部分
8.第5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属于哪种描写 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再次表现老人的“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9、作者在描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时,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 有什么作用
学习第四部分
作者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方式,把事件活生生地摆在读者面前,产生一种真实的艺术效果,使人有一种仿佛置身于画面前的感觉。
10、第7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表明老人绝不妥协的硬汉的精神,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顽强不屈、无所畏惧地与强敌抗争,这也正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人生奋斗过程中的坚韧、耐挫的意志,是塑造硬汉形象的点睛之笔。
11、第77自然段老人自问自答,有什么作用
学习第五部分
12、第83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又”字有什么表达用
这是充满信心的自问自答,告诉读者,运气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用顽强的奋斗、拼搏“买”来的,运气只垂青为之奋斗的人。
“又”突出了老人斗争到底、绝不妥协的精神。他虽然知道结局也许是糟糕的,但决不放弃斗争。
总结课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工具
身体状况
结局
性格特点
鲭鲨
星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一群
鱼叉
刀子
刀子
短棍
短棍舵把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星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勇敢机智
智慧
勇敢
自信
勇敢
豪迈昂扬
搏斗顽强
13、 节选部分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五次搏斗,搏斗的对象分别是谁 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搏斗方式 各表现了老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鲜血模糊的双手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
手淌血
受到活生生的疼痛
浑身僵硬、酸痛……
感觉嘴里有股怪味儿
小结
圣地亚哥是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搏斗的?
年老体衰 没有食物 武器简陋 精疲力竭 孤立无援
来袭的鲨鱼又有何特征?
体格庞大 凶残强悍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为什么要如此描写?
14、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一系列硬汉形象的典型,请分析其形象特点。
(1)具有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制服大马林鱼,周旋三天两夜;归途中又与蚕食自己劳动成果的凶猛鲨鱼展开殊死搏斗,鱼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短棍,短棍断了再用舵把......
(2)具有豪迈的人格力量。圣地亚哥始终孤零零地漂泊于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先后与大马林鱼和鲨鱼展开搏斗。在这种超越具体的时空中,老人与海、鱼的关系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老人与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老人的失败转换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老人由此而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正如他所说的,“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他是一位普通的渔夫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者
他是一位成功的失败者
他是一位失败的悲情英雄
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15、“大海”“鲨鱼”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与“大海”“鲨鱼”的搏斗象征了人类与有自然、命运以及外在邪恶力量的抗争.
大海→象征环境力量
鲨鱼→象征邪恶力量
象征着给人阻碍的社会
与自然力量
16、在人物形象泉塑造上,作品除了采买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外,还运用 了哪种艺术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除了采用内心独白(心理描写)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反衬等艺术手法,使圣地亚哥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震动读者的心弦。反衬手法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烘托主体性格之强。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圣地亚哥的刚毅顽强,是借助于大马林鱼之顽强、鲨鱼之凶狠来烘托的。作品用了不少篇幅着力渲染鲨鱼之凶猛和残暴,如那贪婪的铲鼻鲨,在饥饿时“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这个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这些自然界的强暴者的搏斗中才发出夺目光彩的。
思想内容
这是一部带有寓言色彩的中篇小说。它精彩地描绘了桑提亚哥同鲨鱼的英勇奋斗的激烈场面,歌颂了老渔夫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表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要顽强拼搏、永不屈服、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在精神上却必须战胜“敌人”。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正是这种深刻的主题,海明威赢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它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典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赞歌。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以伦比的。
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鲨鱼、大海象征人生路途上的困难,老人最终战胜了困难,成为强者。
2、心理描写与内心独白。作者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感受,内心的自豪感、孤独感以及坚毅勇敢的精神,富有哲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深化了主题。
3、对比与反衬。作者将鲨鱼与老人进行对比,鲨鱼速度快,嗅觉灵,身体强健,贪婪凶狠;老人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食物缺乏,年老体弱。鲨鱼的凶猛反衬了老人的勇敢、无畏与顽强。
1、如何理解“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可就是打不败他 ”一句的含义
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合作探究
2、桑迪亚哥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生的成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3、《老人与海(节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观点一:老人筋疲力尽地回到岸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相反,连渔网、鱼叉都没有了。是的,他的确输了,可是同时他也赢了,因为精神是世界上唯一无法战胜的!即便一无所获,仍要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这不正是《老人与海》想要给人们的启示吗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精神,他就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战胜的人!
观点二:人生谁能没有失败 就像人学走路,谁都有过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人才能学会走路。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有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成功,这是弱者。作为一位强者,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4、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永不言败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
但愿这是一场梦, 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