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世说新语》
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刘义庆
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县名
陈太丘:陈寔(shí),曾任太丘县令。
选自《世说新语》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一读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 照录不翻译。例:陈太丘与友期。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例:沛公安在?
省略的主语要补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友人
太丘
友人
元方
家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正午时分
才
年龄
尊称,您的父亲
通“否”
等待
嬉戏
当时
尊称,“您”
文意疏通
放弃
离开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离开
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拉
回头看
故事归纳: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失约遭斥
入门不顾
午后
门外
友人、元方
称谓“尊君” “君”“家君”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您
(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
(谦词,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
有意思的称呼
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 ②卑职 ③老朽
④寡人 ⑤令尊 ⑥令堂
⑦足下 ⑧令嫒 ⑨犬子
⑩陛下
思考并讨论:怎么理解元方“入门不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课文理解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3、如果你是友人或者元方你会怎么做?
(1)友人无信:过中不至
(2)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1)不失礼
①全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得为人之理 “无信”、“无礼”是全文的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
②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2)失礼
“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 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3、如果你是元方或友人,你怎么做?
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曾经
争着
跑
读下面的短文,讲出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