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二十六中学
一.教学目的
1、感受诗人的情绪变化。
2、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李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把握诗人情绪变化。
2、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用典的作用及好处。
2、最后两句的深层含义。
四.教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曾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仙独特的精神风采。(板书题目、作者、出示PPT)
(二).诵读师歌,感受诗人情绪变化。
1.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学生展示。
教师从字正腔圆、停顿的准确等方面积极评价并给予建议。
3.关于节奏,七言古诗可以按“二二三”的节奏停顿,也可以按“四三”的节奏停顿。
但对于本诗表达的情绪比较郁闷而言,本诗更适合四三的节奏。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不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读起来心情更沉重。
再有,读停顿要做到连而不断。
4.老师范读,学生谈感受。
5.这首诗情感变化十分明显。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读书下注释,要注意结合注释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生自由读诗及注释。)
6.师:朗读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体验。谁愿意再来朗读这首诗?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从情感的到位上积极评价学生朗读。
7.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提示学生要想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就需要知人论世。 (出示PPT)
李白才高志大。为实现治国安邦的理想,他少年时便广读博览,青年时又仗剑远游,拜访名流,诗文名气由此远播。终于在42岁时迎来了人生中的得意时刻——被皇帝赏识,入翰林院,成为文学侍臣。然而两年不到,朝政的腐败、政治上的不受重用以及同僚的排挤使李白深感失望,他上书请还。谁料,皇上也赐金让他还乡。李白仕途受挫,不得不离开长安。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们设宴为他饯行。《行路难》(其一)就写于此时。 师生一起探讨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启发: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苦闷),接下来写了什么(想渡黄河冰川堵塞、想登太行大雪封山),诗人情绪呢(无奈)?再接下来呢?(写借姜太公、伊尹来写自己看到希望)再接下来,又感受到道路崎岖,内心迷惘。最后,诗人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理想的。当然,这首诗是从朋友为他举办的一场豪华的盛宴开始的,以反衬托自己苦闷的心情。
板书:以折线形式表现情绪变化。“茫然”“希望”“失望”“自信”。
8.这首诗歌仅82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李白仕途受挫时的情感变化历程,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由此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既抒发了诗人仕途受挫的苦闷和迷茫,又表达了在失意时仍充满希望的自信。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性格。 学生自由朗读,展示。学生抑扬顿挫地、富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欣赏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师: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李白的诗歌更是如此,他善于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现在我们来欣赏《行路难》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感情的。
(出示PPT)
活动:品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韵律、词语、修辞、句式、表现手法(如衬托、象征、用典等)、语意表达的丰富而深刻等角度来赏析语言的表现力。
我认为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品读、勾画句子、在书上做批注。 同桌间交流、修改、补充。
课堂展示。老师评价、订正、补充。
【教师准备】
1.这首诗中的韵脚有“千”“钱”“然”“川”“山”“边”“难”(这些韵脚押“an”),“在”“海”(这些韵脚押“ai”),有换韵现象。读时把韵脚读得响亮一些,以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通过夸张手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价格之贵,描绘了宴会的隆重而丰盛,反衬诗人的悲苦。朗读时突出“金”“清”“玉”“珍”“十千”“万钱”,给人以宴会的丰盛的鲜明印象。
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通过“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把诗人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写得具体形象。“茫然”准确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而无所适从。朗读时动词要重读,茫然也要重读,以突出内心的悲苦。(准确用词)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题目中的“行路难”具体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四顾茫然”的原因。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诗人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朗读时要突出重读“冰塞川”“雪满山”以突出仕途受挫。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两则典故借历史人物先仕途受挫后受到重用的事实,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也是诗歌内容变得丰富。
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表现诗人面对现实时的失望和焦虑。如果用长句,就不能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短促感,反复也要读出来。(句式的变化)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引宗悫的话表达诗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3)正是这两句话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象征了一种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当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这两句诗会激励人们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试写一个情境,用上这两句话。(名言警句、用典)
【小结】诗人通过响亮的韵脚、准确的用词、丰富的修辞、长短变化的句式、表现手法的运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塑造了李白穿越千年依然向我们展示着自信执着的形象。
让我们师生齐声朗读这首诗,感受李白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背诵诗歌
教师鼓励学生趁热打铁,背诵诗歌。 师生一起背诵全诗。
(四).总结学法 我们如何学习古代诗歌?
1.朗读诗歌,把握读音、停顿、感情:做到字正腔圆、节奏准确;并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2.品读诗歌,从韵律、用词、修辞(包括用典)、句式、警句、表现手法等方面品味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
老师以富有感情的语言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师:李白离开长安后,又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的生活困窘,精神苦闷,但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他离开长安的第十个年头有一首抒怀之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可见其志向依然高远;离开长安的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他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流放归来后,他又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后来忽然生病,未能如愿。两年后去世,这一年他62岁。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一生都壮志未酬,他虽然常常慨叹着行路的艰难,但始终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和曲折,让我们请记住李白的这两句诗,去勉励自己吧!
(六).作业
1、书法纸上抄写全诗,用楷体规范书写。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