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人教版(2018年教育部审定)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的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
在本册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阅读的方法,大致具备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是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揣摩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仍是学生面临的难点。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并理解其作用。
3、揣摩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发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揣摩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引法、点拨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议论如何做学问的文章——《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顾颉刚)
指名学生板书“颉”并注音。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揣摩本文的语言。
三、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2、教师指定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多媒体出示: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2段:学则须疑。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学生大声齐读这六句话。
4、教师:如果要给课文换个题目你会用上面的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教师适时点拨: 议论文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论题式标题,一是论点式标题。
5、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文中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多媒体出示: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长句子变成两个短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并明确: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教师:现在,我想把这两个句子放在不同的段落,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并明确:
第一句放在第三段的前面,第二句放在第六段的前面。
8、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本文的论证思路,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填空。 教师多媒体出示:
文章开头第 段到第 段,提出了中心论点—— ;接着,第 段到第 段,作者论述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 段论述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文章开头第 1 段到第 2 段,提出了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接着,第 3 段到第 5 段,作者论述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 6 段论述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1、教师:学习议论文一定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逻辑思维。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第六段放第三段前面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学生畅谈,教师明确:
不可以,因为只有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他们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2、教师:整篇文章逻辑思维严谨,语言准确、严密。其实从局部来看,这篇文章也有这些特点。我们来齐读下面这段话,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
一切..
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句中的“一切”能删去吗?为什么?
(2)“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1)不能删去,“一切”从范围上进行限制,意思是“所有”,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善于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没有例外。如果去掉,起不到强调作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不能调换。因为“怀疑”是“辩论”的前提,“评判”是“修正”的前提,这四步逐层深入,这四个词语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排列的,是递进关系,不能任意调换。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拓展延伸
教师: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对这篇课文观点、结构、语言等提出自己的怀疑,看谁最具有怀疑精神!
学生畅谈,可能出现的怀疑:
(1)这篇文章的观点太绝对化了,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对治学百害而无一利。
(2)从结构上看,觉得文章并不完整,似乎少了一个结尾。
(3)“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中的“都”太绝对了,有些发明跟怀疑没关系,可把“都”改为“大都”。(有一次,鲁班上山被草叶划破了,他仔细观察叶子的形状是锯齿状的,于是发明了锯子。)
(4)戴震的例子只能证明“许多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具备怀疑精神,有时会发现高手写的文章也会有漏洞,所以“学则须疑”。
五、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2、把课文的结构改为分总结构或总分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