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课后培优2021_2022学年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8题)
1.如图是A、B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 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2
C. 两种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两种原子形成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 B. 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C. 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能构成分子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A. ①⑤ B. ③④ C. ② D. ②⑥
5.比较下图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属于非金属元素,Y是金属元素 B. X、Y属于同一种元素
C. X、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 X、Y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
6.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中子数为30,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55 B. 30 C. 25 D. 5
7.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8.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粒子均表示阳离子
B. M与W可形成MW型化合物
C.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9.如图是X、Y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X Y
A. X是金属元素 B. 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X和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 X、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10.已知钚原子的原子核内部有130个中子,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则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
A. 94 B. 130 C. 224 D. 64
1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电子质量决定的 D.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原子
1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②在化学变化时易失两个电子
C.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4.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题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下列关于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0对应的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B. 10:00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
C. 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D. 硼元素的质子数是5
15.某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那么一个R原子中所含的中子数为( )
A. 40 B. 20 C. 22 D. 18
16.粒子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粒子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 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 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
D. NaCl由NaCl分子构成
1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氢、碳、氧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中子数和质子数都为24
C.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
二、综合题(共4题)
19.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原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表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0.多彩的“碳”,多姿的物质。
(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①碳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请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②图 1中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③从图 1中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写一条)。
(2)碳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如钻石、石墨等,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近期化学家首次制造出纯碳环,将极大推动分子晶体管的发展。科学家在高真空的室内,操作“氧﹣
碳”分子(C24O6),逐步除去其多余的含氧部分,最终得到环碳分子。
C24O6 C22O4 C20O2 C18(制备环碳的步骤)
①制备环碳的各步骤中,每次去除的物质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一个环碳分子是由________个碳原子构成。
21.科普短文阅读。
甲醛(HCH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它是装修中不可避免的装修污染,它广泛存在于板材的粘合剂和其他的家具中,然后不断地挥发,给家居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中的胺基-NH2结合,使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或称变性。当甲醛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 , 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因此,我国早已制定并执行着民用建筑环境污染物限量的标准(见表1)。
表1:
污染物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
氡(Bq/m3) ≤200 ≤400
甲醛(mg/m3) ≤0.08 ≤0.1
苯(mg/m3) ≤0.09 ≤0.09
氨(mg/m3) ≤0.2 ≤0.2
TVOC(mg/m3) ≤0.5 ≤0.6
为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伤害,首先,要从控制污染源做起,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由于甲醛释放时间非常久,最长能够达到15年,把控好建材和家具的品质至关重要。
其次,释放甲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如下图所示,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门窗先关后开,关窗有利于升温,几天后再开窗会更好的让甲醛的气味消散出去。
第三,吸收甲醛。利用绿萝、吊兰、常春藤等植物吸收;利用活性炭其内部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捕捉甲醛分子,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利用央视推荐的紫加黑除甲醛,其氧化分解原理对甲醛较为有效,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甲醛超标对家人的危害很大,装修新房时尽量简装修降低复合板材的使用度,根据甲醛的基本性质和合理除甲醛方法治理甲醛,只有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才能够入住。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甲醛对儿童、老人等影响最大,即使检测部门检测已达标的房间,儿童进入后也会发生轻微气喘,其原因是________。
(4)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进行说明)。
(5)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醛不会对成年人造成任何伤害
B减少甲醛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
C每天开窗通风,并恒温在25℃,能够使甲醛很快释放完毕
D房间内栽培绿萝、吊兰等绿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吸收甲醛
22.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表示阳离子的是
(3).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C
8.【答案】 B
9.【答案】 D
10.【答案】 A
11.【答案】 B
12.【答案】 D
13.【答案】 B
14.【答案】 D
15.【答案】 B
16.【答案】 C
17.【答案】 C
18.【答案】 C
二、综合题
19.【答案】 (1)Na
(2)S2-
(3)阴离子
20.【答案】 (1)非金属;;硅;同一周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相同
(3)CO;18
21.【答案】 (1)30
(2)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
(3)检测部门检测的甲醛浓度达标值0.08mg/m3 , 大于儿童发生轻微气喘的0.06-0.07mg/m3
(4)前者甲醛分子未改变,后者甲醛分子改变,生成新分子
(5)BD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2.【答案】 (1)A和C
(2)A
(3)B
(4)C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