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美国摩尔购物中心。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对!城市服务设施的进步。那么,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如何演进的?又有哪些意义和问题?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吴越春秋》
城者,可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中国古代的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
一、城市化的演进
城市化
表现
③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
②城市规模的扩大。
④城市设施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状况实质性改变
①城市数量的增多。
核心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1.城市化的含义与表现
材料: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
过1万人,1801年已经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的第
二大城市。
2.西方国家的城市化
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比较
(1)背景:工业革命展开。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表现: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现代世界
3.近代中国城市化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2)影响: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
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新中华杂志》,
第九期(1933年)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3)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
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过程: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
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4.现代中国城市化
(1)原因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钢筋混凝土
1、居住条件的改善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城市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历程:
(1)西方国家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②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⑤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
①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1.背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
2.表现
(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大量烟尘不断排放,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生活条件恶劣。
(3)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3.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工业革命、二战后)
城市化的演进
居住条件的改善
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新中国)
居住条件(条件、表现、意义)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
生活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应对措施
课堂检测
1.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D.产业结构的调整
A
2.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C
3.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居住环境的改善
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D
4.1801—1831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这种变化表明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
B
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B
谢
谢
观
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习题
一、单选题
1.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D.产业结构的调整
2.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3.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4.1840年的曼彻斯特。曲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5.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居住环境的改善
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7.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千克,比1978年减少59.1千克,下降32.3%。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
A.粮食供应紧张
B.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农业发展缓慢
D.居民工资低,无法购买粮食
9.“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10.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早期英国城市实行城市自治,政府采取最低限度的干预。商人们看到有利可图,就在城市里建造了许多连排式大杂院,背靠背式、单向公寓式等各种住房,用来出售或出租。商人们的自发行为尽管缓解了城市的住房压力,但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大部分城市街道.狭窄,平房连片,拥挤不堪。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通过皇家委员会的调查,详细了解了情况,决定通过立法进行干预并制定住房的标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1884年,英国政府成立专们的委员会进行调查;1890年,议会通过了一项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法律。20世纪初,英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中产阶级基本土.有了自己的住房,劳动者的住房条件也有所改善,地下室被禁止使用,贫民窟被清理。
——摘编自任其怿等《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1875-1909年是英国以住房问题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中央政府颁布的住房法案将地方政府的规划权限扩大到付整片住宅区进行控制,并且有权强制地方政府或施工单位在开发前制定详尽的“改善方案”,并将其付诸实施。工业城市政府开始大规模清理贫民窟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并为工人阶级提供一定数量的住房。在清理和重建过程中,建筑物(主要是住房)的组群结构问题得到重视,从而避免了因建筑群的格局不当而产生卫生问题或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其他方面。1909'-19i0年是英国以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中央出台的城乡规划法案旨在弥补此前的规划在城市综合布局方面的不足。法案授权地方政府以“规划方案”的形式,对包括用于住房在内的各种功能的土地进行统筹控制、综合布局。这为二战后英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0-19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开展城市治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开展城市治理的积极影响。
12.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之当地政局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大业六年(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代,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迅速增加,到唐开元(713~741年)中期,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摘编自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杭州的近代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续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1996年,设立滨江区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目前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已在或将在杭州举办。
——材料二、三摘编自《杭州日报》相关报道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杭州城市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前后杭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材料“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表明了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A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的提高,C排除;材料未涉及产业的结构调整,D排除。故选A。
2.A
【详解】
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显体现出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时间“18世纪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推动,故选A;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3.C
【详解】
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故D错误。
4.C
【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中卫生问题显现,导致越靠近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C项正确;A项,题干与圈地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城市医疗技术水平,排除;D项,英国城市问题源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并非殖民扩张,排除。
5.D
【详解】
材料反映近代英国人口不断增加的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加显著,和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业化合城市化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居住环境整体恶化,排除A;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殖民地充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所以英国不特意掠夺殖民地人口往英国,排除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实际中期,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6 A
【解析】电炉取代煤气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替代,且是家庭的必需生活用品,故A项正确;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升级,故B项错误;霓虹灯是1899年发明的,且不适宜家庭,故C项错误;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升级,故D项错误。
7 A
【解析】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据材料“上海郊区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可知这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故A项正确。
8 B
【解析】改革开放之后,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粮食供应充足,故A、C两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粮食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降低,故B项正确;居民工资低、无法购买粮食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9 B
【解析】根据材料“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可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卫生和秩序管理存在着难度,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确实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材料中主要表现的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的情况,而非英国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的是城市的卫生等管理问题而非经济发展问题,排除C项;工业革命后的养殖业发展主要是机械化、大规模的养殖场,而材料中涉及的居民私自圈养猪的现象,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作用,而是农民的散居习惯,排除D项。
10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尖锐;政府的低限度干预政策引发了许多不良后:果;城市规划缺失。
(2)积极影响: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为二战后城市管理提供了经验。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可归纳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政府采取最低限度的干预”“但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可归纳出政府的低限度干预政策引发了许多不良后果;根据材料“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可归纳出城市规划缺失;根据材料“大部分城市街道狭窄,平房连片,拥挤不堪”可归纳出社会矛盾尖锐。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并且有权强制地方政府或施工单位在开发前制定详尽的“改善方案”,并将其付诸实施”可归纳出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根据材料“中产阶级基本上有了自己的住房,劳动者的住房条件也有所改善,地下室被禁止使用,贫民窟被清理”可归纳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及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根据材料“对包括用于住房在内的各种功能的土地进行统筹控制、综合布局”可归纳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这为二战后英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可归纳出为二战后城市管理提供了经验。
12.(1)原因:晋室南迁后的经营;大运河的开凿(地理位置优越);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政局稳定;北民与技术南迁。
(2)原因: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马关条约》增开杭州为商埠。
(3)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国家重视对杭州的政策扶植;杭州能制定适合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杭州在浙江和珠三角地区的政治地位与区位便利(上海的辐射效应);重视科技发展,紧跟科技潮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详解】
(1)原因:根据“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得出晋室南迁后的经营;根据“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得出大运河的开凿(地理位置优越);根据“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得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可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政局稳定;北民与技术南迁等方面概括。
(2)原因: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期,因此回答其初步发展的原因即可,主要有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马关条约》增开杭州为商埠等。
(3)根据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根据“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家重视对杭州的政策扶植;杭州能制定适合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根据“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可得出杭州在浙江和珠三角地区的政治地位与区位便利(上海的辐射效应);根据“1996年,设立滨江区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可得出重视科技发展,紧跟科技潮流;根据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